第(1/3)頁 三伏烈日,青城山郁郁蔥蔥,好在群山巍峨,樹木參天,在酷暑炎日下增添幾分涼意。。 今日山門來了貴客,正是昨日埡風村的人馬,京城余家。 余小薇換了一身素衣,李詹壹依舊身著華麗,而昨日的鐵甲衛隊只來了三人,且換上深色便衣,一行五人以余小薇跟李詹壹為首;落座清都殿一側。 東道主青城派除在外游歷的第四道人丘良,其余五位道人也聚齊,掌門依舊身穿寬松白道袍,其余四人也如昨日穿扮,身披紫袍,頭頂月牙冠,五人仙風道骨、氣場十足。 本來設有趙正立一席位,可昨晚酗酒太醉,他師兄袁道人編了個睡懶覺不起床,掌門一氣之下這才撤了他的席位。 此番交談不出意料的為蜀郡官府話題,不出意料的請君下山問題。 這種結果青城派早有心理準備,無外乎以下山為民除害為己任,掃蕩蜀地山匪流寇,用這種江湖規矩著手。 再看蜀郡衙門何種表現,如果不介入,那就為百姓治理一方平安,朝廷在其后表彰青城派,然后打壓蜀郡衙門,畢竟衙門的事兒讓清修閉俗的道士們治理了,扣他郡守一頂縱容倭寇、治理不擅之罪。 如果介入;官.匪勾.結,朝廷順理成章插手,到那時青城派自然而然收手退場。 此番過程無論蜀郡守如何選擇都將受到打壓,顯然朝廷著手準備已久。 破局的青城派好處定是少不掉,甚至還能在皇家落個名頭,雖然修道人不注重名利,不過皇家的名頭可不單單只是名頭那么簡單。 皇家有龍氣,如若沾染定會讓門派提升一個檔次,比山川靈氣有過之而無不及,更何況還能帶動香火,皇家又撥款修繕道觀,可謂一勞三逸,青城派自然懂得。 余小薇并沒仗著朝廷兵部尚書父親托大,很卑謙的以晚輩自居,因為她深知名門圣教都臥虎藏龍,南下前他父親余斌更是再三叮屬,江湖混亂、切勿張揚的道理。 至于這種要事為何安排她來,實則讓她避一避京城朝局間王孫貴族的拉幫結伙,以及收斂士族紈绔的性子,讓她離開揮金如土京城看一看真正的民生,他的老父親兵部尚書這才安排她隨李詹壹南下,可謂用心良苦。 兵部尚書之女帶親衛隊南下蜀郡;在京城也并非密不透風。自然有好事者煽風點火,說兵部尚書明知蜀郡問題乃朝廷大禍隱患,還一意孤行的利用女兒秘密結黨蜀郡守屯兵蜀地……等等各種說辭。 不過好在是受慶元皇帝秘旨,這位尚書大人有持無恐。 余尚書自然明白他是慶元皇帝拋磚引玉的馬前卒,以他南下為誘餌引出上京城幾股勢力相互的猜忌打壓,順帶借他之手施壓整頓蜀郡。 畢竟多疑的皇帝年紀大了,朝局政治不放心,地方隱患也不放心,為了太子順利接手可算操心操肺啊! 正因如此,兵部尚書余斌才懂得跟各勢力暫時劃開界線。 但這位聰明一世的尚書大人卻忽略了多疑皇帝的心眼,誤以為他安排女兒南下蜀地真別有所圖,于是借此機會在朝堂反過來敲擊了一番,弄的兵部尚書叫苦連連,奈何又找不到理由反駁,畢竟他還有兩個兒子,為何偏偏讓女兒南下?不是另有所圖是什么? 但京城誰人又不知他余尚書兩個兒子紈绔無能呢?在京城都不放心,怎敢放出去? 不過是被有心人刻意隱瞞了這事,小題大做而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