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幾年,趙寧一邊錘煉新軍,一邊瘋狂地搶占輿論陣地。 一只手拿著刀子,一只手拿著筆桿子。 刀子落下,人頭落地,筆桿子落下,百姓歡呼雀躍,皆言天子圣明。 傳統文人們被他捏在手里玩,像殺雞屠狗一樣。 無論是報社,還是新官學,或者新大學,都在不斷侵蝕著傳統士人的話語權。 新的意識形態并非僅僅以儒學為本來去闡述治國之論。 其中“實事求是、實踐出真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等等新的思想,正如同鋼鐵洪流一樣,在新生代的年輕人腦海中烙下不可磨滅的印記。 東京大學的工學、農學、商學等各類學科的開設,倒是并沒有觸動儒生們的神經。 但是,從中選拔優秀者上任監鎮官這一條,無疑是直接將科舉既得利益者給得罪了。 科舉既得利益者是哪些人? 自然是儒生。 大宋朝的蛋糕就那么大,官位就那么多,朝廷給從東京大學卒業卻沒有參加科舉的學生安排官職,自然給有科舉功名的人就少了。 或者說,雙方竟然在同一條起跑線上了。 長此以往下去,誰還讀圣賢書? 趙寧對秦檜說道:“那這件事你打算怎么處理,莫非要僭越王法?” “不不,陛下,臣的意思是,有一批人現在正在暗地里對抗朝廷,他們不像過去的那些人一樣站在明面上發聲,而是借助自己學術的影響力,以及家族積累的威望,來形成一股無形的威勢,間接性影響朝堂。” “可有證據?” “當審問到洛陽的官員的時候,刑部的好幾位主事都告病在家。” 趙官家嚴肅地說道:“這也并不能直接證明有人在左右朝堂,你是刑部尚書,沒有證據的事,不要信口雌黃。” 秦檜心頭微微一震,連忙說道:“陛下教誨得是,這次是臣孟浪了。” 趙寧確實喜歡砍人,但他絕不會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亂來。 所有的事,都要有證據,并且補上流程。 制度是能夠制衡權臣的,尤其是秦檜這種野心家。 “不過,作為刑部尚書,有這方面的考慮,也是應該的,你辦事向來沉穩,是朕最相信的人,如果真有此事,你要懂得拿出證據來。” 這話暗示意味就很明顯了。 意思是,朕覺得你說的有道理,朕允許并且鼓勵你去搞他們,但你得給朕拿出證據來! “是,臣知道了。” “先處理完陜西撫恤金案的相關官員,朕不管你用什么方法,只要在朝綱和律法允許的范圍內就行,朕需要快速結案,事情辦好了,朕不會虧待你,你要知道,許相公老了,朕不可能一直讓他這樣歲數的人勞累。” 尚書右丞許翰年僅八十,雖然為人剛正不阿,但未來大宋新政之路才剛開始,他肯定沒辦法承擔高壓力的工作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