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八月十八日,工部郎中朱昌卿被提押到大理寺,初審的速度之快,讓人瞠目結舌。 據說上午剛去大理寺獄溜了一轉,下午就移交到刑部了。 傍晚的時候,就定了終案。 接下來幾天,凡是遞交辭呈的官員,開始一個個查。 審計制度,竟然是以此戲劇化一幕作為開幕。 它如同鐵一樣,開始籠罩朝堂,也仿佛在告訴天下人,朝廷對官員規(guī)范化的決心。 八月二十五日傍晚時分,高俅屁顛屁顛去文德殿,交了一份匯報。 這份匯報就是這段時間審計院、大理寺、刑部關于辭官案的過程匯報。 短短的八天時間,就有八十幾個官員被審計。 其中只有十三個經受住了審計。 趙寧再一看這十三個人,也不是都清白,至少從字里行間,能側面推斷出問題。 但這十三個人都有同一個特點:過去有著很不錯的政績。 趙寧立刻知道這十三個人是趙鼎要保的人。 官員的罷免權在宰相那里,趙官家一般不會干預,但如果要干預,也隨時都可以干預。 趙寧不打算干預。 他覺得趙鼎這樣來,也情有可原。 清算也要有一個限度,一切從實際出發(fā),朝廷正是用人之際,既要做好去除毒瘤,也要做到唯才是用。 高俅忽然說道:“官家,秦檜好像很聽趙相公的話。” 趙寧平靜地看了他一眼,他知道高俅這話背后的意思是什么。 大理寺、刑部,現在到處都是秦檜的人。 秦檜這個人,你只要給他機會,他就能見縫插針,快速為自己筑造基本盤。 這個時候的秦檜非常會迎合趙鼎的心意,知道趙鼎的難處是當下治國格局,也懂得那些在吏部衙門前罵小人,指的就是趙鼎。 所以,那些人大部分沒有好下場。 被趙寧這么一看,高俅低下頭,不敢再說話。 “高太尉何意?” 高俅說道:“臣……臣就是覺得秦檜做事,讓人很不舒服。” “如何個不舒服?” 高俅想了想,說道:“中秋的時候,秦檜給康王送了一份大禮,據說是西域的汗血寶馬!” 高俅又說道:“秦檜與康王一直有私交。” “臣子之間交朋友,朕難道也要管?” “是是,陛下是寬仁,是臣多嘴了。” “朕知道你也是為了朕,有些事,你還是要多看著的。” 高俅立刻又說道:“而且康王與陳旉走得很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