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而且那個朱慶還是給王宗濋面子,才兌換了一萬貫。 其他商人雖然也都開始配合朝廷了,可到了這件事上,顯然都不愿意。 畢竟大家的錢都不是大風刮來的,誰愿意兌換交鈔呢? 萬一朝廷反水,禁止交鈔兌換銅錢怎么辦? 王宗濋想了想,說道:“官家,金人賣東西給咱,咱能不能賣貨品到金國,把銅錢弄回來?” 趙寧微笑地看著他:“你要賣什么?” “絲綢。” “還有呢?” “香皂,把香皂價格賣高一些!”王宗濋信心滿滿,“我就不信他們不買!” “若是用遼國舊錢來買怎么辦?” 王宗濋愣了愣:“這……” 他想起來了,金國是全盤接受了遼國最富裕的地方。 遼國雖然也大量吸收了大宋的銅錢,可是遼國本身也鑄造了許多銅錢和鐵錢。 而且遼國的銅錢和鐵錢,是出了名的爛,質(zhì)量差。 大宋銅錢含銅量高達60%以上,遼國銅錢能有30%不錯了,而且做工差。 如果是那樣,必然有大量劣質(zhì)貨幣流入大宋。 古代的錢流通,都是裝在一起,運輸中顛簸、擠壓,極容易磨損。 遼國那些貨幣用久了容易壞,壞了就不能用了,如果流入進來,等于是大宋自己收了一大堆垃圾。 所以12世紀的貿(mào)易體系,不能照搬21世紀的國際貿(mào)易體系。 因為底層的金融體系就完全不同。 沒有銀行對貨幣做保證,國際貿(mào)易就沒法大規(guī)模自由往來。 如果大宋要對周邊搞大傾銷,還得把貨幣統(tǒng)一,那就更需要紙幣和銀行了。 有銀行在,紙幣破損,可以去銀行兌換新的。 銀行就是金融信譽的保證。 王宗濋犯難起來。 趙寧說道:“朕今日在街頭遇到一個兌換交鈔的商人,告訴朕交鈔的便利之處,目前大家不愿意換交鈔的唯一原因就是擔心朝廷突然下令交鈔不能兌換銅錢。” “確實如此。”王宗濋忽然又說道,“要不要強令禁止京畿路使用銅錢?” “不可,若是強令禁止,所有人都跑到銀行去兌換,豈不是擠破了頭?而且這樣會讓其他各路商人不敢來京畿路做買賣,對京畿路民生是致命打擊。” “臣愚鈍,臣實在沒辦法了。” 趙寧說道:“未來一個月,你就讓人不斷在銀行兌換交鈔,再用交鈔不斷在銀行兌換銅錢,以此往復。”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