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趙寧嘆了口氣說道:“朕知道淮西百姓苦,朝廷這幾年年年征戰,朕也于心不忍。” 翁彥國觀察趙官家言語之間,確有憂色,心里想著:官家以為推行新政便可以解決民生問題,若是他發現推行新政并不能解決民生問題,必然會對新政派心生芥蒂。如此,趙鼎必遭貶謫! 當年王介甫變法初期,年輕的宋神宗與王介甫一見如故,君臣二人拉開了轟轟烈烈的變法序幕。 也正是在那種情況下,王安石說出了那句震古爍今的名言: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意思是:天道的改變不足以畏懼,前代既有的法律制度不必照搬,改革中出現的反對聲音也不必害怕。 這是中國古代樸實的唯物哲學和辯證思想,也是這個時代精英們對社會的思辨。 起初,宋神宗對王介甫變法也充滿了期待。 但隨著變法出現大量的問題,以及遇到強大的舊派反對,神宗幾次動搖,后來有王安石被貶。 有王安石的前車失敗案例,翁彥國自然認為只要現在的新政不能立刻解決趙官家最擔憂的民生問題,趙鼎等新政派的地位一定會動搖。 接下來,君臣二人聊了一些關于淮西民生的問題,翁彥國便告退。 從這次面圣,翁彥國推測出趙官家對現在的新政似乎有了動搖。 新政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民生問題,然而,現在各路民生問題越發嚴重,雖然新政沒有推過去,可因為新政,朝堂和民間鬧得人心惶惶。 晚上,高俅入宮匯報。 高俅說道:“三省六部都有不少官員參加了宴會,還有一些閑散官員,為翁彥國接風洗塵,宴會上,無不贊美他忠義愛民。” “還有人說建議群臣奏疏推薦翁彥國入京,進政事堂。” 進政事堂? 看來人真的很容易飄啊! 這么快就像進政事堂當宰執? “朕知道了,你只需要密切關注,不可打草驚蛇。” “是。” 第二日一大早,東京城李宅門口停下來一輛豪華的馬車,走下來一個面目威嚴的中年男子。 這中年男子自然就是炙手可熱的翁彥國。 東京商會會長李濟帶著李家全家人,將他的大舅子翁彥國迎了進去。 “舅父,這是甥為你準備的一點小禮。”李青取出一份精致的盒子。 翁彥國笑道:“哦,還是你小子孝順,我看看是什么。” 翁彥國將盒子打開,里面竟然是一幅畫。 “舅父,甥知曉你愛古玩字畫,所以特意找遍東京,買來了張擇端的畫。” “張擇端?”翁彥國大吃一驚。 張擇端可是名動大宋的畫師,當年他的《清明上河圖》是進貢給天子的,也就是現在的太上皇。 這幅山水畫,翁彥國越看越開心:“你小子有心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