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三、地方上的官戶和形勢戶一旦全部反對,矛盾沖突到不可收拾的地步,最終不能收場,所以需要一些策略。 策略趙鼎給出來了:對于地主們,拉一派打一派。 所謂的拉一派打一派,是先穩定地方上有威望的地主,讓他們起個頭,把他們穩定住,其他地主再反抗,也有了忌憚,朝廷也有了底氣。 如何穩住? 給鹽引和茶引! 改革的反抗,無非一個字:利益受損。 既然利益受損,就給他補上,把他的虧空補上后,讓他老老實實做表率。 至于以后,田都交上來了,以后你要么跟朝廷一起好好做買賣,不乖就換人。 趙鼎提出這一點的原因也是這一年多,趙鼎在京畿路還是扶持了不少商人給前線提供糧草的,本身就根基在。 這三點說完后,趙寧再補充了一點:“置大宋日報,于京畿路四輔,設置日報分社,占據輿情制高點。” 趙鼎微微一怔,連忙說道:“官家提醒得是。” 輿情控制,涉及到民眾的行為,民眾的行為在這一次的改革嘗試中是重中之重。 大宋日報已經開設了一年多,培養出一批為皇帝寫文章的筆桿子,根本不愁沒有人,全部提拔起來分派到京畿四輔之地。 “日報先談金人戰事,再談糧價,渲染危機,讓民眾知道朝廷現在的處境很難,他們自身也面臨著巨大的危機。” 這叫把民眾綁到朝廷這艘船上來,不斷加深“大家一榮俱榮的印象”。 民眾不斷接受這個思想,到時候對地主再動手,民眾必然會鼎力支持朝廷。 有民眾的支持,大局蹦不了。 “是,臣這就辦!”趙鼎被趙官家補充的言論搞得激動起來,“對了,提改制的這個人必然面臨巨大的壓力,此人……” 趙寧說道:“諸位都是朕的股肱大臣,金人忘我之心不死,大宋百年弊政已經到了不得不改制的地步!” 眾人連忙說道:“愿為陛下身先士卒,死而后已。” “好,陳司農!” 陳東出列:“臣在!” “京畿路新農政,就由你來提報。” “臣領旨!” “李光。” “臣在!” “京畿路轉運司衙門所有官員全力配合陳東的新農政,有官員不配合者,一律罷免!” “臣領旨!” “高俅。”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