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無論目前的賦稅有多坑,大宋這輛破車,總還是要往前推進下去的。 五月十三日,陳東手里拿著厚厚一堆文書,走進了文德殿。 他先給趙寧呈遞上這半年多以來的“均田承租”新政匯總。 去年的70萬畝田,幾乎全部承租出去了。 但目前也暴露出幾個問題來: 一、承租田的統計十分混亂。 農政司的官員人數并不多,下面真正做執行的是吏員,而農政司缺乏戶籍詳細資料。 這就涉及到夸衙門合作,要與戶部合作,雙方又開始撕逼。 農政司:戶部不夠配合我們! 戶部:現在在打仗,前線急缺糧食,我們都加班加點忙得好多天沒睡覺了! 看到我黑眼圈沒? 真沒時間來處理這檔子事! 雙方磨了好久,算了,沒法核實,農政司便又另起爐灶,將所有租田者名稱全部重新記錄了一遍。 如此這般,只能分路、州、縣,往下面的衙門發放,讓地方官去核對。 這是新衙門新政上遇到的最大的問題。 畢竟古代沒有先進的信息化系統,更沒有大數據、電腦、電話等等。 所以,這種事不是趙寧坐在文德殿,嘴巴一張,事情就能辦好的。 管理100個人的團隊,已經是一個高門檻活了,更別說把70萬畝田承租出去,牽涉到約十萬人的養家糊口問題。 二、每戶五畝田,恐怕有些少了。 這年頭,收成不太好,而且地方行政管理效率低下,導致農業產量比過去減弱,一家五口人有時候不夠吃。 目前農政司遇到的問題還是這兩點,不過問題肯定比官府看到的更多,且多得多。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