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與曲端一起來的還有涇原路新任經略使王庶的彈劾奏疏。 彈劾誰? 肯定是曲端! 曲端絕對是大宋西北第一問題人物。 這家伙正史上是被張浚和吳玠聯合起來殺死的。 而吳玠,最開始其實是跟著曲端混的。 既然吳玠跟曲端混,為何還要向張浚進言殺曲端? 問題就出在曲端自己身上。 張浚去陜西搞大戰略,去后當然是要搞好各方關系,提拔優秀人才,這沒問題。 而且張浚第一個發覺的人才就是吳玠。 各方人才的思想工作也被張浚做得相當不錯,要不然也不會同意跟金軍硬拼。 但唯獨有一個人不買賬,這個人就是曲端。 曲端在西北不僅僅不聽從經略使調令,還想殺自己的直屬上司,也就是王似。 這就有謀反的意思了。 而張浚則在朝廷用自己的全家性命為曲端保證他不會謀反,后來還親自給曲端拜將。 結果呢? 最后張浚還是聽吳玠的意見,殺了曲端。 至于吳玠為什么要殺自己的老上司,理由也很簡單。 曲端派吳玠去跟金軍完顏撒離喝打,第一次吳玠直接把完顏撒離喝打得當場大哭起來。 第二次兩軍正要對壘,曲端突然讓吳玠退軍。 呵呵,兩軍對壘,說撤就撤? 只要吳玠敢撤,金軍沒殺過來,緊張的氛圍,立刻讓全軍先崩潰。 打仗不是鬧著玩的,許多士兵打仗之前甚至會出現應激反應,氣氛壓抑得可怕。 所以軍隊里一直有一句話:敢動搖三軍軍心者,殺無赦! 這個時候吳玠肯定不可能撤,結果曲端把吳玠扔下,先跑了。 這就是吳玠和曲端之間埋下禍根的原因。 曲端不是一般人,他打仗也很厲害,他知道臨陣退兵是大忌,卻還要吳玠臨陣退兵,很顯然就是想故意害吳玠。 動機就是吳玠被張浚看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