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六月十二日,大宋朝靖康年間的第一個新政,頒布了。 這個新政很簡單:均田承租。 這一天早上,新政登上了東京城的報紙頭條,卻并未引起太大的轟動。 人們起初以為這只是朝廷在處置貪官的良田,并未太當一回事。 這個新政的核心內容有三點: 一、軍功家庭,可領租十畝良田,免稅十年。 二、無田者,可以領租五畝良田,頭五年,每年每畝交稅20斤,五年后,每年每畝交稅10斤。 大宋朝每畝田每年的產量大約在2.3石(276斤),南方每畝田每年產量可以去到3.8石(456斤)。 五畝田,一年總產值1380斤。 一家五口人,一人每天半斤糧食,一天消耗按照3斤算,一年1095斤。 省出來285斤,給朝廷交20斤,還有剩余。 當然,這是理想狀態。 糧食有一定的耗損,也會遇到天災。 不過總體來說,按照這個稅,農民的負擔會減輕很多很多。 什么? 大宋朝原本的賦稅? 那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 大宋朝的賦稅包括了,人頭稅、牛皮、鹽、酒曲等稅,還有和買、和糴等等。 總之,沒有他們辦不到的,只有你想不到的。 這個新政對于無田者來說,自然是喜大普奔的事。 尤其是東京城一群流民,還有京畿路其他州府的無田者。 目前趙寧手里僅僅抄家所得良田已經超過70萬畝,每一戶平均分5畝,也可以分給14萬戶。 每一戶5人,可以讓70萬人吃飽飯。 而且朝廷每畝收取20斤糧食,70萬畝就可以收取1400萬斤。 算上路上的耗羨(耗羨是古代運糧的時候路上所消耗的糧食),折算最后抵達60%。 也有840萬斤,可以供28萬前線大軍吃一個月了。 種師中是如何在太原全軍覆沒的? 就是因為沒有糧食了,士兵嘩變,被金軍有機可乘。 為什么沒有糧食了? 是大宋朝缺糧食嗎?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