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丁奕可把白有維放在替補,白有維猜想的原因沒有錯,丁奕可是考慮到目前球隊首發陣容和替補的平衡性,以及希望在往后的比賽拿出不一樣的首發,多少能夠迷惑對手。 但丁奕可更關心的核心問題,白有維和主力陣容的磨合問題。 磨合并不是上場能簡單配合起來不出亂子就行了,而是白有維既然要作為主力登場,就要打出最大的效益。 否則遇到真正的強隊,球隊的三大進攻點都無法建立起優勢,等輪轉陣容上去,那可就不好辦了。 星辰大學幾個主力的單兵作戰能力很強,但并沒有真正形成一個整體。 梁教練確立了以廖羽豐為核心的單核體系,可這也導致球隊的戰術體系極度依賴。 一旦離開廖羽豐,那就只能依靠其他球員的個人能力解決問題。 這也是為什么廖羽豐有了周然這個幫手之后,球隊就很順利地進入到決賽圈。 梁教練更喜歡讓球員自主發揮,戰術上他只是制定一個方向,但具體路子要怎么走,他不會提出更具體的要求。 丁奕可不知道該怪梁教練太佛系,還是感謝他沒有為廖羽豐真正打造出一支成型的球隊。 梁教練覺得,大學的隊伍流動性強,和職業隊是完全兩碼事,花時間去給球員制定詳細的戰術,是吃力不討好。 就算這一年小玉和周然奇跡般和好,他們之間可以制定一套戰術配合的套路,但明年小玉畢業,如果后面沒有小玉的替代者,那這個套路就直接廢掉了。 那倒不如就讓球員們自己發揮,不要干預他們在賽場上打出自己風格,畢竟全國大賽對于一些高校球員來說,只不過是通往職業賽場的一個跳板。 如果梁教練為更多球員制定了戰術打法,那白有維要怎么融入主力陣容,就可以一目了然。 可現在廖羽豐和周然都沒有固定的配合套路,再來一個白有維,三個進攻強點擺在一起,能不能一加一加一等于三都不好說,更何況丁奕可需要他們三個加起來大于三。 所以丁奕可還是得一步一步來,先讓兩個人開始連線,再組成更強大的進攻三叉戟。 梁教練沒有規定死也是一件好事,因為丁奕可可以自己摸索,她也更喜歡自己摸索,白有維也可以有更多種融入主力陣容的可能性,局限性會小很多。 白有維和周然的擋拆第一次在正式比賽出現,就能有如此成效,丁奕可便更加堅信,她可以為這支球隊制定出所向披靡的戰術體系。 廖周白三人的進攻三叉戟,廖周馮三人的三角進攻,還有其他隊員乃至替補,都可以擁有一套固定且高效的打法。 白有維有著一手穩定的中遠投,他可以和周然、廖羽豐擋拆后外彈。借助周然和廖羽豐往往能夠吸引包夾,白有維可以很輕松地就能獲得投籃機會。 如果對方換位,那白有維就可以大打小,或者給周然廖羽豐小打大。 對手唯一的破解方式就是,在小陣容中安排一個能夠單防白有維,又能有防住周然和廖羽豐突破的人。 就算真能有,那對對方也是一種限制,而且如果還能開發出其他套路,比如三角進攻搭配使用的話,對方就會陷入到這也不是那也不行的尷尬境地中。 總而言之就是,沒法防。 回到比賽,白有維的中遠投命中為星辰大學穩住局勢,汕門大學游葉奇直接拿球推進組織,仿佛他這個中鋒直接當起了控球后衛。 衛肖還是和以往一樣,死死去跟住對方的控衛。 但不知怎么的,對方三個人站在一堆,然后突然散開,衛肖一下子就找不到人,只能是盡快地找到一個人跟上。 呂興提到肘區要球,葉奇將球傳了過去,然后迅速跑位。 其他人也都拉開了空間。 錯位了。 此時防守呂興的,是衛肖。 兩人的身體肉眼看上去就差了一截,衛肖的大腿都不知道有沒有人家的手臂粗。 在絕對的力量優勢下,呂興也不客氣,他背身啟動,發力就像推土機一樣往三秒區推進。 衛肖當然是沒辦法抵擋,被壓得不斷后退。 他還在回想,剛才到底是怎么沒跟上對方的替補控衛的。 他只能用自己最大的力量去抵擋,他沒有壓力,就算對方打進,也是很正常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