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時間有些焦灼了起來。 原本2個半小時的考試,卻令人感覺非常的漫長。 江成倒沒有在考場外面干等,而是讓學校的校長陪同著,參觀著這個學校。 當然,也順便問起來目前教育改革的事情。 由于楓智記憶的推廣,以及生物芯片技術的發展,讓教育有些跟不上了。 “……說實話,楓智記憶這個藥劑非常好,讓更多的學子成才,現如今我們學校考上重點本科的學生同比增長了12%,原本普通本科(歷史)的最低錄取分是448分,這兩年已經增長到了550分,暴增22%……” 鵬城三中校長張華信口介紹道。 他對數據非常熟悉,可以看得出來,也是注射過楓智記憶的主。 江成只是微笑地聽,并不打斷。 按一般的道理,接下來的“但是”才是重點。 “但是,我覺得我們也要看到其中帶來的弊端。” “比如,楓智記憶推廣之后,一些稍有天賦但努力不夠的學生,成績橫向比較慢慢下滑,他們的記憶力如果沒有經過刻苦的訓練,也很難形成固化長期記憶,一些學生因此感到了失落,原本老師看好的學生,變得內向抑郁了起來。” “另外,就是對學校教育的沖擊非常大。一些年紀大一些的老師完全跟不上節奏,他們教了一輩子的書,習慣了到什么階段講什么知識點,要來怎么擴寬講,學生才能理解,但現在的情況是,大部分學生記憶力和理解力都有很大的提升,但也有少部分學生跟不上進度,老師要來怎么講,根本是大難題。” 江成對這個倒是理解,但這情況是可以預見和解決的,并非非常重大的弊端。 只是說楓智記憶改變了一些,這是正常的過程。 張華校長又道,“當然,更為重要的是,大量天才少年跳級,給學校管理帶來了很大的困難,教學安排上也帶來了難題,我聽說現在教育部準備推進高中學習的知識大學化,大學本科知識研究生化,但真正實施需要時間,至少得讓這一屆的初中學生渡過吧。” 江成點頭,“這倒是一個難題,前陣子教育部梁副部長還和我交流這個事情,對此我的想法是,要大膽改革,過了這三四年的過渡期就好。” “現如今我們人類的知識增長非常快,平常人如果按原來的計劃,6年小學、6年中學,再來4年大學,其實真正學到的東西不多,中學以下全是打基礎的事。” “現在在楓智記憶的助力下,按之前的培養計劃,13到15歲學生完全可以輕松完成高中學業,那么不如把知識進一步下放,讓學生能夠在大學期間,盡快地進入專業領域進行研究。” 大佬就是大佬,能夠和副部長直接交流。 張華在感慨之余,也對江成的這個看法表示認同。 “江董說得對,這事既然是大勢所趨,那么與其陣痛,不如短痛。” 當然話雖如此,但這些痛是真真切切地疼在他們這一代教師身上,而在歷史書上,最多就只言片語,記錄一下這一次的重大教育改革信息罷了。 但大人物在意的是大事,小人物的辛酸并不會過于關注。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