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另外,所有我們需要的材料,雖然是模擬出來的,但并不能憑空造出,在實驗室里,目前擁有大量實驗材料,但也不是非常完全。” “下一步我們的任務是,研制能夠適應托卡馬克這種類似核反應堆裝置的第一壁和核心反應部位的材料。” 于歆然認真地聽說,既感覺很新奇,也感覺非常強大。 “你來看,這是我們華國自己的超導托卡馬克,這里面的材料是……”隨后,江成拆解了east,詳細地和于歆然分析了起來。 “你說說看,要讓氘和氚持續可控地發生核聚變反應,需要實現那些條件?”江成邊指導,也邊問。 好在于歆然這些天也花了時間了解相關方面的前沿知識,思考了一下,便道,“首先是要讓氫的兩個同位素元素實現電離的條件,并且這個條件必須穩定持續;” “其次,就是要讓電離的氘和氚,引導實現相對穩定的反應截面發生聚變反應,第三,是反應后的問題,按照公示,氘和氚反應之后,生成氦和一個中子。中子輻射會帶來巨大的能量,也會破壞反應堆內壁材料,必須解決這個問題。” 江成贊賞地道,“你說的不錯,不過還有一點,就是天然的氚,是不存在的,這個需要循環利用生成,這也是一個麻煩事。” 短短一個月左右的時候,于歆然通過針對性地自學,特別是到鵬城大學圖書館,聽了相關專業的課程之后,現在江成來看,于歆然明顯更加適合配合自己搞科研了。 至少初步的研究思路就有了。 科研就是這樣,遇上問題,解決問題。 在江成的手把手指導下,短短一天時間,于歆然已經非常輕松地掌握虛擬實驗室的使用方法,也很快熟悉了相關模擬儀器的操作。 于是乎,江成和于歆然在晚上就多了一個事情。 那就是晚上9點到12點期間,開展共同科研。 科研第一道,就是材料問題。 要想讓核反應堆承受高達2000甚至3000度的高溫,平常的鐵是無法勝任的,那么必須選擇新的材料。 江成打算的是,研制碳納米+陶瓷的材料。 碳納米技術,是江成早已熟悉和掌握的技術,對碳納米的性能,他非常地清楚了解。 陶瓷稍微掌握得差一些,但耐不住江成模擬實驗室可以幾乎無限嘗試和配置。 江成為主,于歆然為輔,一些初步的方案都會共同商議,并討論可行性,并讓小楓按照自己的設計快速開展實驗。 當然不少實驗,還是需要江成親自動手。 小楓的本領,只是在于同一種實驗下,通過不同參數的細微調整,產生的材料查看性能狀況。 在這一點上,江成比不上小楓,比如說,就正在實驗的碳納米陶瓷的一些比例、參數,在一個區間內,幾秒鐘小楓就可以模擬成千上萬次。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