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還清楚的記得自己穿越過來的時間節點。 那就是2019年8月12日。 因此,他有些擔憂,會不會因為一些特殊的因素,會讓他的重生的旅行只停留在2019年8月12日。 故而對科技的研究,他一直未停止。 剛剛碳基芯片研發出來,江成也基本確定繼續榮獲最高獎的時候,他又把這些繼續深入研究的任務,主要交給了丁成俊的團隊,而自己再一次全身心的投入了生物芯片的研究之中。 按資本家一向的尿性,在一個技術研發出來后,自然是要慢慢地發展一些年,把這個技術的利潤吃到飽,隨后才來慢慢地解放新的技術。 像江成這樣,碳基芯片還沒有賺什么錢,就開始研究全新技術的,屈指可數。 不過,江成也隱隱間有感覺,那就是生物芯片是有他的特殊性,不適合做為物理性電腦進行制備和使用。 其中最為關鍵的因素在于,生物細胞的壽命和損傷問題。 按目前生物科學研究情況,一般來說,人體的細胞每天都在進行新陳代謝,每時每刻都有老細胞死亡,新細胞生成。 但神經細胞不一樣。 他是無法再生的。 江成自從研究出了人工智能“小楓”之后,一直讓他在體內搞科學研究,自己每晚都會進入虛擬實驗室,共同鉆研體內生物細胞的秘密。 經過這些時間,江成已經初步對記憶神經細胞的運作原理有了一定的認識。 在普通人的大腦中,腦部神經細胞(腦神經元)負責存儲人的記憶,和物理電腦有些相似的地方是,他也擁有部分短期快速記憶神經元,江成稱之為d型記憶神經元。 類似處理器的緩存。 這種神經元,在江成的研究下,具備快速回應神經信號刺激的能力,進而讓神經突觸形成一定輕微增生變動。 但這種反應持續不長,只會停留數秒或數分鐘。 如果多次刺激(多次記憶),那么這些讓神經元刺激強烈的重要信息,則是會通過神經元的交互作用,轉換到中長期記憶c型記憶神經元中。 c型神經元的突觸更為明顯,在多次刺激之下,會將重要信息固化保存。 有些類似,所謂的內存區域。 c型神經元記憶的信息,能夠保存數天或是數周,但容易發生退化。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