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非常輕薄,正面是6.5英寸屏幕,打開之后,則是一個8英寸的大屏。 在這里,還對鉸鏈結構進行了設計。 看到江成停留,一旁的女設計師開口介紹說,“江董,這款我們打算采取可伸縮式的鉸鏈,讓手機在合并和伸展的時候,能夠讓鉸鏈非常貼合一起。” 莫天青道,“這是我們去年從京都大學招聘來的新人設計師,羅鈺。” “其實,就折疊屏來說,形態大都只有3種,”江成說話間,拿過了筆,寥寥幾筆,把3種樣式勾勒了出來,“內折疊、外折疊,還有翻蓋折疊。” “這三種折疊形式,各有優缺點,羅鈺你的設計是內折疊,側邊留了包裹設計,總體上來看是不錯的,但這種設計,需要2塊屏幕。” 對江成來說,外折是比較好的一種方案,能夠充分利用好屏幕,只需要一個屏,平時不用大屏的時候,可以折起來。 這樣不用兩塊屏幕的話,可以做得更加輕薄。 隨后,江成大概講了自己的設計思路,在結合羅鈺設計風格的基礎上,簡單地進行了修改。 一個非常漂亮的外折手機出現在了江成的筆下。 沒有任何的輔助工具,江成僅僅憑借一張白紙、一根鉛筆,便畫出了一個精致的設計圖稿。 羅鈺驚訝地輕捂著嘴,大感不可思議。 莫天青是早知道江成的厲害,這會兒看了感覺設計雖好,但有問題的,“江董,這種設計我們也交流過,好處是能夠設計更輕薄,減少屏幕成本,但缺點也很明顯,屏幕缺乏保護,平常用手機的時候,后蓋就是屏幕,容易傷屏。” 江成點點頭,“你們的擔憂是有道理的,但這依然不代表只能走內折方案,現在我們自己公司有了顯示技術,在屏幕研發方面,能夠給這個方案更多的支持,當然也會想方設法解決存在的困難?!? 不論是什么類型的折疊,關鍵還是在于屏幕技術。 而江成進軍的miniled,和miroled顯示技術,讓他們借著這個機會進入到了顯示面板的設計、制造領域。 或許別的顯示屏,江成需要采購京東的,但這這種新型顯示屏,卻是由自己決定。 不僅如此,江成對于如何保護好屏幕,也有了自己的設計和安排。 這也是他堅持外折屏的原因所在。 莫天青聽江成這么說,自然高興不已,“羅鈺,你就按江董這個方案,再設計完善好,下一次我們來詳細研判,并著手啟動研發?!? 對莫天青來說,一款手機的發布,就當天是輕松的,一發布后,就必須認真思考和推進改進版本,甚至是革新版本的研發問題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