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現在的莊稼真是一天一個樣,徐雯麗白天照看園子里的作物,晚上在空間就更忙了。 第一批作物種子已經收獲,玉米原種畝產一千斤,商品糧畝產達到一千六百到一千八百斤,這還是根據芒山公社土壤和氣候培養的品種,徐雯麗給它起名叫芒山一號。 黃豆的畝產也能達到三百八到四百五十斤,現在的空間里種著土豆和改良過的紅薯,接下來徐雯麗還要培育黏玉米和高粱以及五谷雜糧的種子。 接下來還有很多菜種、徐雯麗還想試著培育一些水果和經濟作物種子,這些就得一邊學習、實驗,一邊做。 七月中旬,眼看著就要進入雨季,徐雯麗在院子里和門口挖了好幾個排水溝,房子周圍也挖了溝,院子里還鋪上吸水性很好的沙礫。 這天夜里雷聲隆隆,沒過多大一會兒的功夫,就聽到雨水拍打門窗的聲音。 這場雨又大又急,第二天中午雨是停了,路上像被沖刷過似的。 河灘跟低洼地的黃豆、紅薯很多都被埋在淤泥里,像這樣的作物基本就絕產了。 那些被水沖倒的,葉子和枝干都被泥土包裹住的也會減產。 齊連福召集村民去搶救地里的大豆和其他作物,徐雯麗實在沒忍住提了幾條建議。 不要亂采亂伐山上的樹木,低洼地帶記得修排水溝,絕產的地塊收拾出來補種白菜蘿卜。 “建軍媳婦,你能和譚紅英去鎮上挑選一些菜種嗎?把孩子送我家去就行。” 徐雯麗和譚紅英趕著牛車去的鎮上,道路泥濘,徐雯麗也不舍得騎車。 “你家建軍真打算復員回來種地啊?”譚紅英問。 “不管他想留在部隊還是回來,我都沒意見。” “你還是太年輕了啊,回來能有啥前途,這些天你看見了吧,種地就是靠天吃飯,遇到大風大雨冰雹或者霜凍弄不好這一年就白干了。” 有些外因素躲不過去,可是有些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徐雯麗知道譚紅英也是為了自己好:“等我再勸勸建軍。” “這就對了,能留在部隊或者安排一份工作的話,就別回上崗村,我們是實在沒門路,只能在家種地,你和建軍不一樣,一定要把握住機會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