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至于時空共振和空間湮滅,那就更是無稽之談了。 那兩個技術都需要對一片時空的關鍵節點進行刺激。 一旦空間位置發生變化,時空節點的位置也會相應地出現變化。 因此,這兩個技術是不可能運用在要塞光腦之中的! “重新建立等比例模型。” 呂永昌猶豫了片刻,沉聲下達了命令。 在理論無法起到指引作用的時候,就只有實踐出真知了! 管他隱藏著什么奧秘,試一試就知道了! “這一次,不僅要把引力源之間的距離因素考慮進去。” 呂永昌像是想到了什么。 在先前的研究過程中,第二代光計算試驗機就是根據要塞主腦的架構等比例仿造的。 但由于技術限制,第二代試驗機體型龐大,引力源之間的距離也相對較遠。 不僅如此,引力源的強度也沒有達到要塞主腦內的標準。 于是,他再次補充道:“還要把引力源的強度算進去!” “不需要制造任何光路和光元器件,只需要在目標區域生成這些引力源!” …… 雖然這些無規律分布的引力源中隱藏著什么奧秘。 但呂永昌的心中還是生出了幾分期待。 他有種預感,這一次,人類文明或許可以獲得前所未有的科技突破! 不僅僅是呂永昌有這個想法。 在場的院士,也紛紛從引力源模型中看到了成功的希望! 于是。 在呂永昌的命令下,原本有些沉寂的科學院中心研究所頓時變得喧囂起來! 重建等比例模型的等待過程中,每個院士都在嘗試提出自己的假設。 而原本沒多少聲音的時空理論研究人員,這一刻也成了香餑餑。 尤其是提出這個可能性的林永年。 在一眾老資歷院士眼中的地位更是直線攀升!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