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對撞區域,是環黑洞粒子加速器的核心部件。 它整體呈現著一個標準的球狀。 球體的兩端,分別連接著攜帶加速磁場的管道,管道一直通向遠處的粒子捕獲裝置。 當粒子捕獲裝置的閥門開啟后,無數高能粒子便會順著這條管道沖向球體對撞區域,并于對撞區域的正中央發生碰撞。 球體的側面,同樣連接著一條條附帶加速磁場的管道。 和兩條主管道相比,這些副管道的直徑要小很多。 它們的作用很簡單,當微型黑洞生成時,高能粒子將會從這些副管道噴涌而出,從各個角度射向位于對撞區域正中央的黑洞! 對撞區域的外圍,則包裹著一個更大的球形結構。 這個巨大的球形結構內充斥著各式各樣、大量的儀器和設備,其中,更是不乏最新型號的引力場生成裝置。 所有的裝置,都只有一個目的——穩定微型黑洞。 …… 隨著呂永昌一聲令下,大量的粒子自人聯艦隊出發,通過一道又一道的,由艦載無人機生成的脈沖式磁場,開始不斷加速。 為了方便獲取,也為了便于加速,實驗粒子選定為最普通、最常見的電子。 10%光速! 50%光速! 95%光速,99%光速! 環黑洞粒子加速器擁有極長的加速管道,因此,即便電子速度已經無比接近光速,仍然需要長達一年時間才能走完全程。 為了節約資源,艦載無人機的脈沖式磁場并不是全程開啟。 而是跟隨著電子群,逐段逐段啟動。 這不僅節約了電子加速時的能量損耗,同時還保證了高能電子群全程可以得到不間斷的加速! 由于艦隊前后發射了上萬批高能電子,所以,整段加速管道的工作模式就像是一盞快速閃爍的霓虹燈一樣! (1-1/10^40)光速。 簡單地來說,便是小數點后有40個9。 理論上來說,這是高能電子群在完成加速后達到的速度。 這個時候,每一個電子攜帶的動能已經遠遠超過了1j。 截至目前,這是人類文明將微觀粒子加速到的最高速度,也是人類文明目前的技術極限。 根據狹義相對論,小數點后每多一個9,粒子攜帶的能量都會增大無數倍!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