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這是一項極其龐大,且難度極高的工程。” “經過各方面計算,借助碳炔以及星金-碳炔復合材料,理論上來說,我們可以制作出這樣的巨構建筑。” “注意,僅僅是理論上。”呂永昌嘆了口氣,搖了搖頭再次說道:“它會耗費大量的時間,以及巨量的資源。” “再加上它要抵御各種小微型天體的撞擊,以及借助動力系統隨時調整自身的運行軌跡,確保自身不會落入恒星內部……” “可能……” 說到這邊,呂永昌沉吟片刻:“格利澤555恒星系內的所有物資都不夠制造這樣一個巨構建筑。” 此話一出,會議室內頓時響起一陣議論聲。 “那……” “或許我們可以將其覆蓋面積進行縮減。” 何比鄰的聲音在會議室內響起。 在眾人的注視下,他伸手在全息投影上操作了一番。 隨著他的動作,3d模擬圖像中,那個包裹了整顆紅矮星的黑色球狀殼體面積不斷縮小,最終成了一條條圍繞紅矮星旋轉的環狀建筑。 “戴森環。”何比鄰看著全新的模型,滿意地點了點頭。 “通過增加或減少戴森環的數量,我們可以隨時調整對主恒星的能源利用率。” “同時,還可以減少受到小型天體撞擊的可能性。” 呂永昌看著眼前緩緩旋轉的同心圓環模型,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確實是一個不錯的解決方法。” “只是……” “建造周期依然太過漫長。” 說著,呂永昌揮了揮手,打開了一幅全新的投影。 “我有一個想法。” 說著,他快速地在新打開的全息投影上勾勒了幾筆。 在零的渲染下,一幅嶄新的模擬圖出現在眾人面前。 投影正中央,是一顆顏色偏紅的紅矮星——格利澤555。 而在這顆紅矮星的周圍,分布著一片片,如同云朵一般的裝置。 “分布式戴森球,或許可以把它稱作戴森云。”呂永昌聳了聳肩,“這應該是三種架構中最簡單的一種。” “每一片云朵上,都可以集成十座【鳳凰一號】反物質生成裝置。” “借助自帶的推進裝置,它們可以長時間維系自身的運行軌道。” “甚至,我們可以隨時增添‘云朵’的數量,來控制反物質的生產效率。” “優勢很多,劣勢自然也有。” “它對格利澤555的能量吸收效率并不是很高,至少比不上真正的戴森球。” 呂永昌將目光投向一旁的戴森環,眼中精光閃爍:“或許……我們可以把戴森云與戴森環相結合。” “先實施難度較低的戴森云工程。”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