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幾天后,在呂永昌的命令下,科學院完成了一系列準備工作。 準備工作并不復雜,但卻花了科學院不少精力。 在呂永昌的命令下,零控制著機器人將【粒子陷阱】裝置整個拆卸了下來,并直接將其運輸到了曙光星地表。 原因也很簡單。 一方面。 在實驗過程中,【粒子陷阱】裝置構成的復雜磁場會短暫消失。 反氫分子也會因此失去束縛。 雖然是極為短暫的時間,但那依舊意味著風險——反氫分子會與裝置內壁發生碰撞,并發生湮滅,這釋放出的大量能量會對粒子加速裝置造成不小的傷害。 為了避免這種不必要的風險,借助【粒子陷阱】,將其中的反氫運輸到安全的地方自然是不二之選。 或許有人會問,為什么不將其運輸到光衛一的某個不重要的角落,而是要大費周章地將其運輸到曙光星地表。 這就涉及到第二個因素了。 本次實驗的目的,是觀測宏觀層面上的反物質對引力的反應。 反氫分子的質量很輕,而且,它們的運動速度很高。 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 人類可能很難觀測到它們對引力產生反應。 甚至很有可能會出現一種情況——在還沒來得及觀測的時候,這些反氫就與管壁發生碰撞,直接湮滅了。 為了避免這種意外狀況的出現,呂永昌決定同時從兩個方面下手。 一方面,增加引力。 解決方案很簡單,只要將它從光衛一運輸到曙光星即可。 和弱小的光衛一相比,曙光星地表1.9g的重力可以極大限度地放大反氫分子對引力的反應。 其二,降低反氫分子的運動速度。 這需要一個全新的技術——粒子冷卻激光轟擊技術。 技術原理并不復雜。 以光子為彈藥,去轟擊那些被【粒子陷阱】所束縛的反氫分子。 借助轟擊的動能,讓這些反氫分子不斷減速。 以上兩個措施,便可以盡可能地放大反氫分子對于引力作用的反應。 …… “開始減速。” 呂永昌的聲音在實驗室內響起。 與此同時,放置于曙光星地面的【粒子陷阱】裝置內,一束束高頻高功率激光自發生裝置中射出。 在極短的時間內,光子與反氫分子發生了數次碰撞。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