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曙光星,一號城市,科學院總部。 人聯第一實驗室內。 和以往類似,科學院內絕大部分高層都匯聚于第一實驗室內。 實驗室前方的巨幅全息投影中,展現著環衛星粒子加速裝置的各項參數。 和其他星艦,亦或者大型實驗裝置不同。 【光衛一行星要塞】,是無人的。 它的每一處零件,都由零通過超距通訊裝置實施遠程操控。 一方面,這樣做可以節省不少空間。 無論是星艦還是別的大型設施,人類的生存物資,往往要占據大量的空間。 作為和曙光星臉貼臉的“固定炮臺”,呂永昌索性直接將其設計成了“遙控”模式。 另一方面。 環衛星粒子加速裝置內的匯聚的能量太過恐怖,它又是專門用來研究反物質的。 如果出現操作失誤,導致收集到的反物質與物質接觸,兩者發生湮滅,這釋放出的能量,可不是開玩笑的。 畢竟,正反物質一旦開始接觸湮滅,便會將兩者的所有質量轉變為能量。 e=mc2 這股能量,將遠遠大于核聚變。 因此,為了安全起見,作為環衛星粒子加速裝置的載體,【光衛一行星要塞】內部也不會安排人員。 “準備開始第一次實驗。”呂永昌的聲音從實驗室的中心區域傳來。 “現在開始制備反電子。” 全息投影中,遠在萬里之外的光衛一上,一臺臺儀器在零的控制下開始運行。 反電子,作為反物質的基礎,在宇宙中其實是很常見的物質。 極少量的反電子會通過宇宙射線以及高能粒子的形式,源源不斷地降落在星球表面。 即便是在地球時代,人類周圍也存在著少量的反物質。 比如,香蕉,每隔75分鐘就會釋放一個反電子。 其內蘊含的鉀-40,便會在衰變過程中產生反電子。 所以,某種意義上來說,香蕉,便是人類掌握的“反物質武器”。 當然,包含鉀-40的人體,其實也會產生反電子。 至于反電子的制備方式…… 也不復雜。 用短脈沖激光照射推針頭大小,毫米級別厚度的金,便可以獲取大量的反電子。 原理也很簡單。 借助短脈沖激光電離并加速電子,讓其穿過毫米厚度的金屬金,在這個過程中,電子會與金原子核相互作用。 電子失去能量。 這些能量會被轉化為物質和反物質。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