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準備探測儲量,我有預感,這是一個大家伙!” …… 【地球號】 或許是因為呂永昌提出的方案給陶宇達帶來了靈感。 在接下來的幾天里,陶宇達一直都皺著眉頭,似乎在思索著什么問題。 呂永昌倒也樂于見到這樣場景。 他畢竟只是一個人。 即便有科技樹系統的幫助,他也只能為人類文明帶來最尖端的科技進步。 至于其他的各種分支技術,都得靠其他科學家來完成。 電漿加農炮的制作并不困難。 在幾大重點科技都被解決的情況下,第一代電漿加農炮很快就被制造了出來。 而承載電漿加農炮的新式星艦,自然也是同時成型。 在組裝完畢后,被命名為【攻城槌】的新式戰艦,在零的控制下,來到了武器試驗場地。 說是武器試驗場地,其實就是距離人類艦隊和曙光星較遠的太空而已。 實驗標靶,自然是那艘被加裝了磁場護盾和電漿護盾的【金烏】戰列艦。 在體型達到1500余米的【金烏】戰列艦前,只有五百米長的【攻城槌】似乎不怎么起眼。 至少,乍一眼看去,兩者不屬于一個量級。 “開始實驗吧。” 呂永昌站在全息投影前,下達了命令:“攻城槌釋放無人機群。” 圓柱體的【攻城槌】側面頓時裂開四道巨大的口子。 那是攻城槌的“港口”。 無數搭載了磁場護盾生成單元的小型無人機從其中蜂擁而出。 在零的控制下,這些無人機迅速朝【攻城槌】前方駛去。 體型小,再加上無人駕駛,這些無人機群的機動性被提升到了極致。 只花了短短幾秒鐘,一小部分無人機就紛紛抵達了自己的位置。 下一刻,磁場護盾生成單元啟動。 一條由強磁場構成的無形炮管出現在【攻城槌】前方。 至于其他無人機,則是開啟了磁場護盾,圍繞著【攻城槌】和炮管徐徐打轉。 它們的主要作用,是為這個高攻低防的戰士提供一些僅有的防御。 除此以外,它們還可以隨時補充在敵方攻擊下“炮管”的損耗。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