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鏡頭轉到外部。 木星軌道之上,靜靜地懸浮著十艘不起眼的星艦。 星艦底部,緩緩伸出了一根細長的導管。 整根導管長達十萬公里。 導管內,每隔一萬公里,便會出現一個隔斷。 隔斷處,有專門的抽吸和過濾裝置。 為了減輕重量,便于折疊攜帶,導管由單層碳納米管材料制成。 雖然導管壁極薄,但根據模擬計算,它的堅韌程度完全可以抗住木星高層大氣的摧殘。 可即便如此,為了容納這根長度達到十萬公里的導管,以及裝載足夠多的氦三,鰩魚星艦的尺寸達到了驚人的萬米級別。 這也是人類歷史上最龐大的星艦。 即便是人類文明的旗艦【地球號】,在其面前也如同小孩子一般。 相比星艦,它更像是懸浮在木星軌道上的一個小型基地。 在正常情況下,它將不再移動,永久停留在木星軌道之上。 它的任務很簡單,將氦三從木星內部抽取出來,然后壓縮儲存在船艙內。 至于運輸工作,自然有專門的運輸船來運輸這些氦三。 至于原因…… 這些大家伙實在太笨重了。 即便安放了足夠多的聚變反應堆和霍爾推進器,它的加速能力也弱的離譜。 光是從火星前往木星,就耗費了整整三個月時間! 換做最新型的玄女二號,在前進四狀態下,只需要20-25天就可以完成這段航程。 這也注定了人類不能帶著這些星艦一起前往比鄰星。 星艦底部的導管緩緩延伸,而十艘星艦駕駛艙內部,也傳來了接二連三的警報聲。 “滴!操作錯誤,該操作會引起導管下降速度異常,請注意!” “滴!操作錯誤,該操作會引起導管傾斜角度異常,請注意!” “……” 在零的一聲聲警報和提醒中,駕駛艙內的星艦駕駛員滿頭大汗地糾正著自己的錯誤操作。 而鰩魚底部的導管,也堅定不移地朝著木星大氣層伸去。 就仿佛幾只小小的蚊子,朝目標緩緩伸出了自己的刺吸式口器。 …… 幾天后。 火星指揮中心。 大廳內彌漫著焦灼的氣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