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秦洛隨口問道:“王思文出發幾日了?” “回稟安國公,王大人隨第一批船隊走的,已經有九日了!” 他這一去一回,耽擱了小半月功夫。 算時間,王思文早到渤州了。 特意交代他擴大宣傳,不知效果如何。 …… 渤州。 像長龍似的運糧隊伍,占據整個官道。 兩旁站滿了圍觀百姓。 議論紛紛個不停。 “我哩個乖乖,這得多少糧食啊?” “這只是第一批,后面還有很多哩!” “國公爺真是神人啊!這才出海不到一年,就種出這么多糧食。” “不是國公爺種哩,是那些配戴大紅花的種哩!剛才過去那個敲鑼哩說哩!” “啥啊?國公爺若不安排,他們拿什么種?” “那些戴大紅花的,是賣糧最多的,國公爺安排他們免費回鄉探親,他們都是一些從姜國回來的奴隸,現在光宗耀祖了……” 王思文深刻領會秦洛的意思。 宣傳特別到位。 運回首批糙米的同時,還把附近島嶼賣糧前三名帶了回來,胸前系著大紅花,沿途接受崇拜。 秦洛想用這樣一種方式,吸引百姓移居海島。 奈何人們更關心一些八卦事情。 好吧! 渤州沒有遭遇戰火,又沒有天災,百姓生活相對安逸,背井離鄉的意愿不強,下意識忽略一些關鍵要素。 不過,種子已經種下。 等他們需要的時候,就會想到海外。 …… 臨安。 御書房。 王思文和秦洛的奏折還沒送到。 暗衛密信已經提前一步送達。 崔俊不知道是秦洛安排的,如獲至寶,急忙呈報于劉業。 聽完稟報,劉業很滿意道:“太好了!朕果然沒看錯他!” “你悄悄放出風聲,說海外糧倉豐收,安國公全力運糧馳援朝廷,不日抵達臨安。” 當前朝廷糧食壓力很大,劉業急于放出一些利好的消息,緩解緊張情況。 他也想用這樣一種方式,告訴所有人。 看吧!安國公一心為朝廷著著。 他出海是自愿的,不是朕嫉妒賢能,否則他能如此用心? “末將遵旨!” 崔俊離去,劉業召來趙賢:“去內庫取六枚夜明珠,送去安國公府!” “老奴遵旨!”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