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王家溝村插上二道河村的大旗,還搭上專屬二道河村的油布棚,一個挨著一個,齊刷刷一排。一共有十個之多,就扎在王家溝村頭的上坡。 只看每個油布棚里還有口大鍋,有糧食,有兩排長凳休息區(qū),有一摞木碗。 在棚里拉起繩子,上面搭著各種干抹布,有干木柴,有火盆。 此時火盆里燒著艾,水桶里飄著葫蘆瓢水舀子,里面的人在忙碌著,源源不斷往外傳遞火把。 天黑了,從這些棚子里送出來的火把,也比別人手里燃燒得更旺更亮。 趙大山有個中年手下叫雙全的,他實在忍不住了,站在棚子外大聲問道: “你們二道河跑王家溝過上日子啦?怎么連艾蒿子和水都帶來了。” 棚子里,大紅子正在給下江的漢子們煮粥,一會兒上來就得喝口熱乎的。 他們村里人已經(jīng)想開了,在哪都要吃口飯,就集體湊糧食跑到王家溝做飯。再不借王家溝人的屋子,不是自己家連燒柴取暖都費勁,更不用說干一天活想吃口熱乎飯了。 大紅子聞言并沒有對這些腰上別刀的官差們發(fā)憷。 怕啥呀?他們村再不是過去了,有認(rèn)識人,上面有人。 就是那個領(lǐng)頭的,她可是太知道了,那位是香花的大侄子,還可上趕子啦想和香花噶親家。 所以大紅子也大聲回答道:“這不是防著大災(zāi)過后有大疫,別看雨停了,聽說那更嚇人不是?燒艾讓我們在自個棚里待得安心。” 并且這兩天里正出去賣魚時,把各村清明前后采摘的好艾葉已經(jīng)換回來不少,擔(dān)心離王家溝太近,王家溝一旦有什么情況被傳染。 至于水,那當(dāng)然更要自帶,大紅子告知道: “艾瑪呀,大人們,你們可下來啦,這王家溝的井水不能喝,快幫幫他們吧。那各家存著用來肥地的漚糞池,還有好些家茅房已經(jīng)塌了。你想想,牲口家禽的屎尿和人的屎尿,再混著涌上來的江水往井里那么一流……嘖嘖,俺們二道河人可不喝。” 這話讓所有衙役都是一愣,不約而同地頓了頓。 那他們待會喝啥呀? 官吏們有預(yù)感,他們稍后會向二道河村借東西。 當(dāng)趕到大壩時,衙役們更是震驚。 誰說這里缺人搶險的? 這里可謂人山人海,火把通明。 等到再細(xì)看看,細(xì)聽聽……啊,缺。 因為有一大半壯勞力并不參與搶險,只顧撈魚,嘴上還喊著號子,干得那叫一個熱火朝天。 你說他們做得對吧?對比王家溝的慘樣,總覺得那面在哭,你在這面忙著掙錢略顯不近人情。 可你要說人家做得錯吧?人家甭管哪方面還真沒耽誤王家溝搶險。 且這支隊伍格外顯眼,太有氣勢。 趙大山觀察二道河隊伍,從捕魚到運輸,再到換一撥人下江,并且王家溝這面快要來堵他們所在的窟窿時,二道河村人并不耽誤王家溝搶修大壩,會馬上訓(xùn)練有素撤離,去下一個潰堤處接著撈魚。 能看出來各個流程都是互相協(xié)同。 趙大山叫住一名二道河挑魚的,問許嬸子在哪里。 對方回答,嬸子正帶人幫助王家溝夜查潰堤點,涌水點全是二道河找出來的。 換句話也可以解釋為,他嬸子在帶人找捕魚點。 趙大山:“……”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