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曾經。
獨掌兵權萬千兵馬只由張啟一人調度的場面在這一次的權利劃分中得到了節制。
不,與其說是他被節制,不如說是他為了今后皇家的兵權被節制。
這種節制不是針對他的,而是防止以后最高權利交接后,他的后人,或者新的國家領導人仰仗那絕對的武力而將國家的力量濫用而導致民不聊生的場景出現。
華朝九司,兵馬司掌天下兵馬,車船司負責所有交通工具,物料司調度天下資源,懸壺司管理所有醫師與疫病情況,匠造司負責器具生產與研發,農牧司負責糧種優選,牲畜優種以及肥料,法務司負責刑法制定,民法司負責刑法的使用與天下戶籍造冊,教育司管理天下學府,以及同樣屬于完全新設的稅務司。
九司之中,算得上擁有武裝力量共有四司,兵馬司自不用多說,車船司下屬海務局有一支海上兵馬,負責日常海域巡檢以及救援捕魚從業民眾。
民法司的衙役制度類比后世公安系統,也算得上是一支武裝力量。
以上三司的武裝屬于情理之中,而有一司的武裝建立卻讓華朝權利階層中的某些人心中一凜。
那就是新設的稅務司。
稅務司的建立是從原有遼地司部中的各司間汲取的養分。
它屬于完全的新設,是從各司部間的原有權利中割裂出來的。
甚至于,稅務司的武器裝備與兵馬司是同一檔次,對于稅收,對于這個部門,張啟給予了他們武裝收稅的權利。
這個權利很大,利弊都有,但從長遠來看,他帶來的好處還是遠遠高于弊端的。
歷史已然給出了答案,每個王朝的末期都是日積月累下的土地兼并所帶來的。
百分之十的人掌握著百分之九十的產出,光是這一點足矣讓一個王朝陷入萬劫不復的地步。
稅。
王朝的命脈。
稅的來源在哪?
在天下萬民。
但!
隨著土地的兼并,隱戶的增加,那些原本要產出更多稅收的門閥世家卻將大量的稅收留在了自己手中。
面對他們,王朝能走的路無非就是兩條。
一,將該收的稅收上來。
二,增添更多的稅種于普通百姓身上。
張啟給稅務司的定性就是第一條,將該收的稅,收到手中。
至于說避免門閥世家的形成?
說句實在話,這不可能。
除非天下人人皆圣,否則只要有私心,門閥世家的形成便是不可逆的。
他們總是會出現的,即便他這一代不會有,也會在第二代,第三代之中出現。
既然這樣,那便提前定好性,一個王朝最容易的改革期就在王朝的開拓者那一代,而他,正是如此。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