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甚至于,他自己可能都沒有察覺到,他對這位遼侯內心中已經充斥著了恐懼。
十年。
短短十年。
大漢疆土縮水了近乎一半。
甚至于曾經欺壓了他們劉家七十多年的匈奴攣骶氏也在其起勢后被全族誅滅。
而后僅用了一年多的時間,便將大漢的六州之地盡落于他手。
若不是長安有雄關守護,加之大河之險要,恐怕即便是長安此刻都已經兇矣。
近來大臣們勸言遷都的聲音越發響亮了。
他們想退至許昌,以雄關天塹徹底穩固住局勢。
但他不想。
退了一步,后面便一直都是退了。
長安不能走。
走了才是真正的萬劫不復。
作為快百年的國都,他們劉家對這里的耕耘是任何地方都比不了的。
漢朝最多的軍械在這,最大的糧倉也在這。
兵,甲,糧,械。
無論哪里都比不上長安。
而且,長安東有潼關函谷。
南有武關。
北有大河。
說是倚仗之地不無不可。
許昌看似安全,但那是對世家權貴的安全,可不一定是他劉家的安全。
閉目。
劉徹心中開始起了盤算。
從與張啟的戰端開啟,他所收戰報皆是敵寇刀兵之鋒銳,我軍武器觸之擊碎。
這其中的根本,便是煉兵之金落后于人所致。
這點他知曉,所以才會四處派出細作想要將煉器之法偷回。
從學術上來講,漢朝的學術思想并不桎梏,雖每家學說都想將其他學說踩在腳下,但其根本還是在往更好的一面發展。
劉徹亦是自然,能對自己有所幫助的,那便學之用之克之。
但奈何張啟對煉器之法重視,他的細作接連幾年都沒能取得任何成果。
也就今日,桑陽給他傳回了好消息。
但這。
也是要付出代價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