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十二月。
大雪將整個北地籠罩在了白茫茫一片當中。
河流凍結。
往日航行于遼寧港口與遼東港口的船只不見了蹤影。
取而代之的。
是那一艘艘的雪橇在厚實的冰面或者雪地上奔馳。
馬。
麋鹿。
大狗。
這三種是張啟基本盤中冬日的主要畜運力。
麋鹿的牧場很遠,遠到已經進入了目前還未被命名的西伯利亞平原中北部。
也只有冬日時分,牧鹿人才會趕著麋鹿群回到這里。
作為非主要的放牧生物。
牧鹿人的數量并不多,只占抵近四百萬人口總量的百分之零點幾,兩萬人左右。
這些人都是虎賁游弈兩軍在抽取扶余肅慎族系人口的時候捎帶從西伯利亞附近吸收的。
他們原本就是以牧鹿為生,且人口樣貌是明顯的亞洲人種。
一開始,張啟也想過是否將他們如鮮卑烏桓人一樣化為耕種民族,不過在問詢以后。
并言明了農耕的好處。
最終,張啟尊重了這支族系的選擇,依舊讓他們以牧鹿為生。
張啟麾下沒有明顯的族系之分,他在淡化民族與民族間的隔閡,通過信仰,將所有人都擰在了一起。
所以,這支族系沒有名字,他們每年會回來四五次,補給,買賣。
而雪橇與雪橇犬便是他們帶來的。
如今在遼地已經應用了一兩年了。
冬日里,它們便是冰原之上的高速通道。
沿途設立的村莊,便是它們的補給休息之地。
海物司的海捕業已經成熟。
幾乎每天都有海量的魚鮮需要從遼東港口運往遼寧進行加工,生產成罐頭已被后用。
而捕鯨業同樣也是一樣。
如今遼寧的四成的油脂來源都已經被捕鯨業所替代。
專門用來生產肥皂,油燭。
當然,張啟也清楚鯨脂的最大作用在易于提取甘油上,但現在,黑火藥都還沒有研究明白,甘油這項科技的重要度排在計劃列表的后面。
遼東港口。
龐大的魚身被滑輪起落架從海中拉起。
力工們配合默契,力氣都使在了一處,看得出這事他們已經不是一次兩次這么干了。
岸邊還有十幾人。
他們拉著從魚身上捆綁過來的長繩,待到魚身被拉到空中,他們也一同用力,將這頭海中的巨物給拉到了岸上。
“好!放!”
隨著一聲號子聲。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