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我們龍國建國之后,曾經歷的一次劫難。” 劫難? 聽到黃老的回答,許杰的心中悚然一驚。 現如今的龍國,造不出最尖端的芯片,竟然是因為什么劫難? 黃老似乎是陷入了回憶當中,悠悠說道: “1951年,我因為會德語,便隨著當時電信工業局的領導前往東德與當時東德重工業部的人磋商電子管技術引進事宜。” “隨后第二年,我們國家就在帝都籌建了當時國內的第一家電子管廠,由東德提供技術援助。” “1956年,龍國科學院成立計算技術研究所,開始培養電子工業人才。” “同年,我的母校北大,設立了國內第一個半導體專業。” “那一代的領導人,智謀深遠,千古罕見。” “在建國之初,就已經意識到了計算機技術、半導體產業,在未來會成為國之重器,是龍國乃至全人類的未來。” “當年尼克松訪華之后,在領導層的大力支持下,國內的集成電路廠如同雨后春筍一般,一座座地建立起來。” “1975年,當櫻花、泡菜還在謀求發展,當寶島剛剛從漂亮國購買3英寸晶圓廠的時候,我們大陸已經完成了DRAM核心技術的研發工作。” “一直到1980年前后,泡菜、寶島才在漂亮國技術轉移的支持下,獲得了DRAM技術的突破,從而反超大陸。” 說到這里,黃老輕嘆了一口氣。 “劫難,就發生在90年代初。” “1990年8月,國家決定在八五計劃期間,將半導體技術突破到1微米制程,于是啟動了908工程。” “總投資20億,計劃建設月產能1.2萬片的6英寸晶圓廠。” “但那一時期,買辦橫行,竟有人打出‘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口號。” “由于買辦們的拖延,光是經費審批,就花了兩年時間。” “然后從漂亮國引進0.9微米制程,有花費了三年時間。” “前后拖延五年,建廠再花3年。” “等到1998年這一晶圓廠建成投產的時候,我們的技術已經落后了好幾代。” “而彼時的國外半導體行業,則正處于瘋狂生長的爆發期。” “此消,彼長。” “等我們幡然醒悟的時候,已經落后太多太多。” “這才導致我們那么容易就被人卡了脖子。” 聽完黃老的講述,許杰這才知道國內半導體行業發展的前因后果。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