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小峰,我走了。 在我年少時,曾親歷戰(zhàn)爭的尾巴。 山河破碎、民不聊生的慘狀,從年少時就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 每當想起,總讓我心血翻涌,無法平靜。 從年少時,我便暗暗發(fā)誓,一定要盡己所能,做點什么。 我運氣很好,還算是塊讀書的料子。 在那個一窮二白的年代,國家供我讀書、學習、深造。 我無以為報,只能以身許國。 我就像象棋里的“卒”。 卒子一過河,就沒有回頭的路。 無論是你奶奶,還是你大伯、二伯、爸爸,我都沒有盡到照顧的責任和義務(wù)。 為人夫為人父,我是一個失敗者。 但即使到了今時今日,讓我再做一次選擇,我還是會選擇那條不歸路。 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 我知道奶奶的離去,對你打擊很大。 我不奢求你能夠原諒我。 只希望我的短暫出現(xiàn)與離開,不會影響你對未來的美好憧憬。 你是個聰明的孩子。 你的構(gòu)想,很恢宏,很壯闊。 但想要變成現(xiàn)實,卻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希望我此去,能夠為你的宏偉藍圖添磚加瓦。 希望我們未來,還能有再見面的那一天。 】 這一封書信,并不長,也不正式,甚至連落款署名都沒有。 更像是老爺子對吳峰的寄語。 字體雋正,筆鋒剛勁。 字里行間,只是簡單地將他當初做決定的原因告訴了吳峰。 更像是朋友之間的傾訴,而非長輩對晚輩的說教。 吳峰怔怔地看著信紙上的文字,沉默不語。 信紙的旁邊,放著一張銀行卡,以及一張老照片。 照片里,是一年輕的女子。 她穿著黑白格子裙,留著一頭大波浪卷發(fā),臉上掛著青澀的笑容。 在她的身后,則是一所學校的大門。 大門上,雕刻著“軍事工程學院”六個字。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