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母親在世的時候,曾經給他們兄弟三人看過一張老照片。 那是一張母親年輕時候的照片。 照片中的母親站在一所學校的門口。 那所學校的大門上,印刻著“軍事工程學院”幾個大字。 聽母親說,那是父親當年上學的地方。 小的時候,吳國安他們兄弟,哪里知道這什么軍事工程學院是哪里? 但隨著他們長大,隨著他們上學、工作,他們這才知道。 這簡簡單單的“軍事工程學院”六個字,代表著什么? 那是龍國建國之后,最牛的軍工院校啊! 創建初期,只有五個系:空軍工程系、炮兵工程系、海軍工程系、裝甲兵工程系、工兵工程系。 后來因為一些歷史原因,初代的軍事工程學院的不同院系演化為國內不同的院校。 國防科技大學、哈工大、南理工、西工大、海工大、渝理工…… 一系列在國內有著高知名度的高等學府,都是由此演變而來。 軍事工程學院,從初建到撤銷,僅僅招收了13屆學生。 但就是這少之又少的13屆學生,其中卻出了無數的天才人物。 科學院院士與工程院院士,超過40人。 被授予將軍軍銜的,超過200人! 兩彈一星、超級計算機、隱形戰斗機、導彈驅逐艦、核動力潛艇、載人航天、探月工程…… 龍國國內只要叫得上名的最尖端國防工程,有大批的骨干、精英,都是出自當初這一所“軍事工程學院”! 吳國安他們兄弟三人,當初在知道了自己的父親年輕的時候是在這所學校上學時,內心所受到的震撼是無比巨大的。 也正是因為此事,小時候父親常年不在身邊、成長過程中沒有父親的陪伴、被別的孩子罵沒有爸爸…… 這一系列的恨、不理解、父子情淡薄,在吳國安他們三兄弟的身上,早就煙消云散了。 哪怕在他們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成型的那些年里,父親根本就是杳無音信,一走23年。 但母親的堅持與教育,將他們兄弟三人培養成了棟梁之材。 如今,大哥當了兵,二哥從了政,而他自己也在特殊的研究所里工作。 冥冥之中,似乎是接過了父親的衣缽傳承。 吳國安能夠理解兒子這幾年的心情。 這不就像他當年小的時候嘛。 但他沒有過多的說教。 他知道,在小峰這個年紀,過多的說教只會讓他反感。 吳國安知道,本質上,小峰還是沒有能夠從奶奶離世的傷感中走出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