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百將山,位于中南市的西北角。 由四座高低不一的山峰組成,山名寶劍山、黃巖山、獅山以及百將山。 其中百將山最高,海拔也不過只有334米。 最矮的獅山,形似一只伏在地上的獅子,海拔不過117米。 四座山峰各有其特色,或奇石嶙峋,或草木豐茂,連在一起,形成一處天然的風景名勝。 其中最為著名的,便是百將山。 在古時候,百將山并不叫百將山,而是叫做千刃山。 之所以改名,還是因為抗戰時期的故事。 當初,外敵入侵,山中多有避難于此的中南百姓。 在敵人施行慘絕人寰的大掃蕩期間,由中南市的民兵組成的一支連隊,在百將山中與敵人廝殺搏斗,保護山中的百姓。 面對十數倍于自己的敵人,更加先進的武器,他們沒有一人退縮,戰至最后一刻。 為山中百姓的安全撤離,奉獻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民兵連一共131人,無人生還,全部壯烈犧牲。 后來,百姓們為了紀念這些壯烈犧牲的烈士們,便將這一座千刃山,改名為百將山。 順帶著連周圍另外三座山峰,也一同劃入,形成了如今的百將山景點。 這是中南市本土的抗戰故事,因此,百將山這里,對于中南市的百姓們來說,意義非凡。 當許杰帶著學生們來到百將山的山腳下時,這里已經有不少游客。 臨近清明,他們也是過來瞻仰古跡,緬懷先烈的。 “呼……終于到了,有點小累。” “許老師,我們休息一下吧,現在就爬山估計爬不動了。” “瞧你們虛弱的樣子,看我,還是生龍活虎的。” “要不你一個人先上去?” “算了算了,那就等等你們吧。” …… 從烈士陵園出來,同學們便一路徒步前行。 將近6公里的徒步,即使走得不算快,但對于9班的多數同學們而言,還是非常耗費體力的。 因此,不少同學都提議休息一下再登山。 “好,大家休息20分鐘,補充補充水分,恢復恢復體力,我們等會兒再上去。” 許杰環視一圈,笑著說道。 同學們雖然有平時的晨跑和體育課做鍛煉,但像今天這樣,一下子徒步這么遠的距離,許杰知道是有點難為他們了。 不過讓他欣慰的是,同學們雖然喊累,但一個個的精神還是非常不錯的。 能夠讓他們在一天的時間里,既鍛煉了身體,又受到了教育。 這樣一舉兩得,許杰組織這一次班級活動的目的不就達到了嗎? 20分鐘之后,同學們休息得差不多了,許杰便帶著他們開始登山。 拾級而上,綠樹環繞,曲徑通幽。 在百將山上,也有事跡陳列館、烈士紀念堂等等建筑。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