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華省日報的人前腳剛走,后腳許杰約的專欄記者就已經趕到了振中。 “侯哥,好久不見。” “老許,別來無恙。” 兩人一見面,許杰便給了侯杰一個大大的擁抱。 一個叫侯杰,一個叫許杰,都是單名一個“杰”字。 侯杰38歲,許杰26歲,正好比許杰大上一輪。 人與人之間的緣分,有時候就是這么的妙不可言。 侯杰如今已經是華新社的資深編輯,其實已經很少會像那些小年輕一樣滿世界地跑、滿世界地采訪了。 偶爾寫一寫專欄,或者參與一些比較重要的報道。 但是當許杰找到他時,他還是毫不猶豫地答應了。 他記得第一次見到許杰的時候,許杰還是一名初出茅廬、年少成名的跳遠界新星。 那時候,他還沒有成為資深編輯。 那時候,他還得稱呼許杰為“許先生”。 后來,兩人漸漸地熟絡,最終成為彼此認可的朋友。 許杰對他的稱呼,便成了“侯哥”。 他對許杰的稱呼,也便成了“老許”。 為什么人人都稱呼許杰為“老許”? 因為跟他相熟的人,都從他身上看到了那一份跟他年齡不相符的成熟與穩重。 跟他相處久了,朋友們的第一感受就是“這人靠譜”。 即使是許杰的那些師兄們,除了叫他“阿杰”之外,有時候也會調笑著叫他“老許”。 “沒想到幾年沒見,你竟然不聲不響地培養出這么一名優秀的學生?” 兩人一邊走向準備好的采訪室,一邊聊著天。 “運氣,運氣。”許杰呵呵笑道。 “光有運氣,可培養不出國內第五個跑進10秒大關的天才人物哦。” 侯杰一邊笑著搖頭,一邊拿出一份準備好的稿件,轉頭問道:“我發給你的那些問題和資料,你都看了吧?”ъìqυgΕtv.℃ǒΜ “有什么不好問、不好說的,你提前告訴我,我適時地調整一下。” 許杰點點頭道:“我都看過了。” “也都跟那小子提前溝通過了。” “沒什么問題,以侯哥你的水準,我有什么好擔心的?” 很多時候,做人物專訪,其實非常考驗一個人的采訪能力、技巧以及情商。 即使很多采訪,會在開始之前跟受訪人通通氣、過過稿。 但臨場突發情況的及時應變,是非常考驗采訪人的水平的。 一段呈現到人前、可能短短幾分鐘的采訪,背后所需要做的工作,其實是非常多的。 好在侯杰對這一切都極為熟稔。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