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他上學那會兒,是上世紀90年代。 受限于龍國國內(nèi)計算機專業(yè)的起步晚、不成熟,像林勇他們那一批才開始接觸計算機的一代人,很難像現(xiàn)在這樣,能夠系統(tǒng)性地學習到最先進的計算機知識和技術(shù)。 林勇他們,能夠成長、壯大,很大程度上依靠的是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滿腔的熱忱。 在那個年代,國內(nèi)能夠接觸計算機的,能有多少人? 能夠以計算機謀生的,又有多少人? 可不像現(xiàn)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機,想要獲得什么信息上網(wǎng)搜一搜那么簡單。 在成名后的日子里,林勇依舊懷著一顆學徒的心,扎根廣袤的計算機知識海洋,不斷地學習、不斷地進步。 這才在后來,一步一步,成長為潛龍組織的元老級人物。 計算機行業(yè)的更新迭代速度,超乎人們的想象。 如果光靠吃老本兒? 他怕是早就被時代給淘汰了! 劉青云聽到自己偶像的話,陷入了短暫的沉思當中。 連自己的偶像,紅客創(chuàng)始人lion大神,都一直懷著一種謙卑的態(tài)度、懷著一顆不斷學習的心,在計算機領(lǐng)域銳意進取、不斷進步。 他一個僅僅掌握了少部分計算機技術(shù)的學徒,又有什么可高傲自滿的資本? 劉青云重重地點點頭,眼神之中充滿了堅定。 李淵看著劉青云的神情,越看是心里越歡喜。 計算機領(lǐng)域的天才,他接觸過很多。 甚至有那種十三四歲就能進入龍科院少年班的絕世天才。 但天才在成長為人才之前,所需要經(jīng)歷的種種困境、磨難,是非常多的。 有的天才,天賦奇高,但心性太過脆弱,在面對挫折困境時往往停滯不前。 這樣的天才,最終也只能泯然眾人。 在李淵的眼中,劉青云不僅擁有奇高的天賦,還擁有異于同齡人的成熟心性。 這樣的態(tài)度和心性,會在他的成長過程中起到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許老師,信息學競賽的省賽,對于現(xiàn)在的他而言,并沒有什么磨煉意義?!? 李淵又笑著說道: “等我們回去之后,會為他制定一套進階培養(yǎng)計劃,適時地為他增加訓練的難度。” “計算機這一行,基礎的牢靠最終還是要靠實踐去消化吸收。” “希望他能夠快速成長起來?!? “這段時間,還是要麻煩許老師你了。” 其實李淵現(xiàn)在就可以將劉青云直接帶走,但他沒有這么做。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