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阿彌陀佛合十,“無論應(yīng)不應(yīng),貧僧要動手了,道友可準(zhǔn)備好了?” 山崎拱手,“這一戰(zhàn),早就開始了,而佛祖既然來了,那就敗了。” “哦?”阿彌陀佛驚訝于山崎的大話,不僅僅是他,所有人都很奇怪,也很期盼看到結(jié)局。 山崎很輕松,“還沒想到嗎?二千多年前,在下與兩位佛祖有一劍之緣!” (參看第1561章) “那一劍!”阿彌陀佛想到了,“阿彌陀佛,道友當(dāng)年那一劍,確實令人驚艷,只是與今日又有何牽連?” 山崎感慨,“其實我并不是一個多么高尚的人,相反,我是一個冷清的人,不,也許說冷漠更貼切一些。” 阿彌陀佛皺眉,“道友這話何意? 山崎嘆道:“在下的意思是,在下不是一個好心人,不會甘愿舍棄寧靜的生活,為天下蒼生奔波。” “若不是因果所致,恰逢其會,舍我其誰,必須當(dāng)仁不讓,我早躲在家里了。” “我是向道的,向往道無為的生活,雖然還沒徹底看破自個兒的生死,只是看透,但其它都看破了。” 阿彌陀佛合十,“阿彌陀佛,道友這些,到底在說什么?” 山崎拱手,“在下是想說,在下之所以這么多年都來到處奔波勞碌,不僅僅是在下天命,也是在下刻意的。” “因為在下知道,我和佛門從地界,甚至從神州開始就糾纏在一起了。” “而在下是向道的,雖然不是指道門,但道與佛總是有糾葛的。” “在下和佛門之間的結(jié)果,只有兩條路。” “一是在下和妹妹一起拜入佛門,那就皆大歡喜了。” “但我寧愿死,也不愿意違背自己的心意,去拜什么人為師,更別說是拜入佛門。” “對我來說,有這天地為師,有這紅塵煉心,這就足夠了。” “所以呢,在下只有第二條路可以走,那就是在佛門手中保命。” “如何保命,我真不知道。” “一開始,我想靠道門,但發(fā)現(xiàn)道無為,才不會管我。” “我只能躲,是的,我變成山中人,并不是在躲玉帝,而是在躲你們。” “直到佛門露出破綻,那就是孫猴子,然后是玄弉。” “正是拿他們的命做要挾,在下才能露面,才能活下來。” “但在下知道,在下終有一天要面對教主。” “所以,在下一直在準(zhǔn)備。” 阿彌陀佛那不動如山的老臉勐然動容了,因為他想到了山崎在準(zhǔn)備什么,“是因果!” 山崎點頭,“是生死因果之劍。” 阿彌陀佛掐算,觀戰(zhàn)的雖然沒有全懂,但也紛紛掐算。 山崎主動解釋,“當(dāng)年那一劍是生之因劍,是去因果之生劍。” “但那只是一半,還有一半,還有一劍是死之果劍,聚因果之死劍。”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