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陸三兒與媳婦在山崎與谷靈兒的家里混飯吃,一桌簡單的素宴,都是自家種的青菜蘿卜什么的。 用山崎的話說,這叫做少沾因果。 陸三兒確實是吃不慣,但也在適應。 陸張氏在看書,他沒事時也翻了看了,對因果略有所悟,也向山崎請教了,聽得是不寒而栗。 …… 因果不一定現報,也不一定是你現在做的。 這么說吧,小時候往海里丟個石頭,砸死一只蝦米。 而這個小蝦米有親人朋友,其中一個恨你入骨,一心一意修煉,成了蝦妖。 你卻一直不知道這事情,無憂無慮的生活,結婚生子,兒孫滿堂,結果到老了,全家一夜之間被那蝦妖所殺。 這就是因果,而如果你一生行善,并且真的積累到了善功。 比如你對張三有大恩,張三后來去當了漁夫,漁夫打漁天經地義的,然后他又與蝦妖有因果。 那蝦妖在修煉時,有可能因為張三,而出現問題,甚至被他捕來吃了。 又或者你同李四有恩,李四長大后練了一身本事,那等蝦妖來報仇的時候,他說不定會出現,救下一些人。 至于是多少人,則要視因果善功,有可能只能救下一個,也可能救下全家。 而這些事情,你可能從頭到尾都不知道它發生過。 這便是因果令人難以琢磨的地方,想避免只能憑命數和運氣福緣。 沒有什么事是命中注定的,便是有,一開始也不會有準確的時間,非要因果到了,才會注定。 尤其是劫難,所以需要積功德,以功德推延化解劫難。 而功德的問題在于,行善不一定是功德。 比如發糧是行善吧?但目的是讓大家參加訓練,讓大家幫忙制作兵器。 這就沒有功德可言,不過作為大吳之人,幫大吳打大趙,也是天經地義,所以這有一份功德拿。 但若是殺戮過盛,功德增加的同時,罪孽也增加。 到底怎么樣,不好說,反正罪孽多了,就會遭報應。 比如上上代的趙王,縱容妖魔殘害生靈,最后被兒子反,囚禁于寺廟精舍里,然后還過了120歲大限。 這本是好事,但對他來說等于是坐牢,并且要一直坐下去。 而上代趙王是囚禁他父親,得位不正。 是無君無父,不忠不孝之輩,然后信奉佛門,結果丟了方圓六千萬里的疆土。 為奪回疆土,賦稅勞役層出不窮,不與民休息,也不管吏治敗壞,欺壓百姓。 還對忠臣刻薄寡恩,結果被叔叔奪了位,也囚了起來。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