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章 說走就走的旅行-《神級漁夫》
第(2/3)頁
“啊?”楊猛目瞪口呆的看著蕭鵬:“你這是又要整什么幺蛾子?”
“說走就走的旅行,你去不去?”蕭鵬道。
“不去的是孫子!”楊猛說完回去收拾衣服去了。
蕭鵬讓楊猛把船上冰箱塞的滿滿的,自己則跟潘佩宇交代了一下,讓他看好家。跟家人打了個招呼后蕭鵬和楊猛二人直接揚帆起航,離開了千里巖。
“喂,蕭鵬,你倒是要告訴我,咱們要去哪吧?”楊猛的聲音從天上飄來。
恩,說在天上還一點也不夸張,楊猛正爬在桅桿頂部做檢查維修。玩帆船你可以不會游泳,因為畢竟有救生衣的存在。但是絕對不能恐高,因為桅桿和船帆才是帆船的命-根-子,航行時要時不時的檢查桅桿,而‘郭川號’的桅桿能有60英尺高,算起來那就是六層樓的高度。楊猛正在上面修整萬向節。
蕭鵬則在調整前帆,聽了楊猛的回答,蕭鵬咧嘴一笑:“咱們走一趟海上絲綢之路如何?”
華夏的‘海上絲綢之路’,那可是歷史悠久了,從秦漢時期成型,到宋元時期發揮到鼎盛時期,后來一點點沒落,然后又再次輝煌。
在《漢書-地理志》中,就記載了當時有海上的交通路線,載運‘雜繒’也就是絲綢出口海外,公元前的華夏就有了東海和南海兩條起航線,不要忘記,華夏南方是南島人種的發源地,先秦時期稱之為百越民族,是世界上分布最廣的民族之一,他們擁有優秀的航海經驗和冒險精神,足跡遍布了太平洋和印度洋。現在什么新西蘭、夏威夷、馬達加斯加都有其后裔分布。而在先秦時期在現在的廣州和徐聞建立了貿易港口,這也為今后的絲綢之路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而到了西漢末期,海上上絲綢之路才真正的形成并且開始發展,西漢時期,南越國與印度半島之間的海陸已經開通,漢武帝滅南越國后,拓寬了海上貿易規模,‘海上絲綢之路’正式興起,根據史書記載,那時候的航線從徐聞合浦出發,經南海進入馬來半島、暹羅灣、孟加拉灣到達斯里蘭卡。
后來的魏晉時期,海上之路進一步發展,在三國時期,孫吳為了同曹魏劉蜀作戰,積極發展水軍,當時的孫吳造船業已經領先全球:船體大,龍骨結構質量高,而同時孫吳的絲綢制造業已經遠遠超過兩漢的水平與規模。所以到了魏晉之后,開辟了一條沿海航線,廣州又成了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經南海海域,直穿西沙群島海面抵達南海諸國,穿過馬六甲海峽,直駛印度洋、紅海、波斯灣,對外貿易涉及達十五個國家和地區!
我們經常看網絡小說,里面的主角穿越到唐朝去,又是發展海軍去琉球和臺島去搶糧食,又是去南海尋找香料島,其實這里面有很大的漏洞,因為在唐朝之前,我們勤勞聰明的祖先們已經跑到紅海玩去了。更何況那些網絡小說里提到的南亞小島呢?早就被人發現了!
不過有一點確實沒錯,那就是隋唐時期,確實是海上絲綢之路的繁盛期,廣州那時已經成為華夏的第一大港,世界著名的東方港口城市。經南海、印度洋到達波斯灣各國的航線,已經是當時世界上最長的遠洋航線了。
如果說隋唐之前,海上絲綢之路只是陸上絲綢之路的補充形式,到了隋唐時期,由于西域戰火不斷,海上絲綢之路已經取代了陸上絲綢之路,成為華夏對外交往的主要通道。那時候這條航線被人成為‘廣州通海夷道’,這便是我國海上絲綢之路的最早叫法。在那時,對外出口的商品主要是絲綢、瓷器、茶葉,而往回進口的則主要是香料花草和一些供宮廷賞玩的奇珍異寶。這種情況一直延伸到宋元時期。
由于宋代的航海技術和造船技術明顯提高,指南針也開始廣泛應用,華夏商船的遠航能力大大加強,私人海上貿易也在政府鼓勵下極大發展,這樣,華夏絲綢和瓷器對外傳播更多,范圍也更大。
第(2/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南平市|
蛟河市|
丹凤县|
白银市|
晋江市|
红河县|
于田县|
花莲市|
镇沅|
天祝|
仪陇县|
米林县|
天门市|
大埔县|
隆回县|
盐城市|
儋州市|
马鞍山市|
康保县|
马山县|
静海县|
威信县|
延吉市|
渭南市|
榆社县|
南岸区|
栾城县|
大安市|
东方市|
皮山县|
丰县|
如东县|
江阴市|
阳信县|
当阳市|
舟曲县|
宁强县|
平乡县|
棋牌|
巴南区|
德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