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頁 海膽是一種古老的物種,存世至今也有上億年歷史了,它們能生存至今,或許因為他們的多樣性,廣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海洋!從淺海到深海都能找到它們的蹤跡,這馬糞海膽是一種小型海膽,只有五六公分的大小。表面密布五六毫米長的棘刺,大多為墨綠色,也有灰白色和赤褐色。總之遠遠看過去,像極了一坨曬干的馬糞,因此得名。 不過馬糞海膽名字在拉丁語里的意思,卻是‘最美麗’的意思,不知道是不是東西方審美區(qū)別的問題。 馬糞海膽名字是很難聽,但是它的海膽黃卻讓人迷戀,那種舌尖感觸到的觸感和涌動的滋味真是難以言喻。不過恐怕人們想不到的是,平時大家吃的海膽黃,其實是海膽的生-殖-腺。所以無論雄海膽還是雌海膽,在繁殖季節(jié)的都有金黃誘人的海膽黃。所以都很好吃。蕭鵬還看到了其他的幾種海膽,例如倭國的蝦夷馬糞海膽和光棘球海膽,以及赤海膽。 不過蕭鵬最后只選擇了馬糞海膽和赤海膽。蝦夷馬糞海膽要在寒冷的水域生長效果更好。而光棘球海膽確實是不錯的海膽,在大連有很多養(yǎng)殖,但是蕭鵬卻不想在千里巖放這種海膽,遠近很簡單,棘刺太長!那簡直是潛水者的噩夢,蕭鵬也不會去籠養(yǎng),今后有了這玩意,那對捕撈象拔蚌更是增加了難度,而赤海膽,是一種更小的海膽,海膽黃薄而扁平,但是口感卻很濃郁鮮甜。 不過赤海膽的產(chǎn)量一直是個問題,這也是大多數(shù)養(yǎng)殖者不去考慮赤海膽的原因,產(chǎn)量低自然代表著利潤低。蕭鵬倒不操心這個,有了‘里中巫’這個大殺器,再加上千里巖海區(qū)豐富的食物,還害怕這赤海膽產(chǎn)量提不上去么? 蕭鵬還想過要引進文蛤,畢竟號稱天下第一鮮的文蛤,味道可是極其鮮美的,在小野二郎那里吃過的文蛤壽司更是讓蕭鵬念念不忘。但是考慮到文蛤養(yǎng)殖已經(jīng)太有規(guī)模化了,而且北方人更喜歡吃花蛤,再加上蕭鵬已經(jīng)決定引進象拔蚌了,文蛤也就先算了吧。。。。。。 不過蕭鵬也找到了更好的海產(chǎn):海參!準確的說,是仿刺參。 海參自古以來,都是華夏人最喜歡的海產(chǎn)之一。被譽為‘海味八珍’之一。全世界一共一千多種海參,形態(tài)多樣顏色豐富,在各大海域都有它們的身影,從外觀上來講,大致上可以分為兩種海參,一種是背面光滑,稱為光參,而背上有刺的,則被稱為刺參。 仿刺參,也就是大家嘴里的‘刺參’了。在華夏,大連和煙臺出產(chǎn)的仿刺參大名鼎鼎。 別看仿刺參多了一個‘仿’字,就覺得人家是冒牌貨,它幾乎是市面上最主流的食用海參了。被譽為是‘參中之冠’,倍受食客追捧。 以前尋常百姓家里想吃仿刺參并非易事,除了身價被大肆炒作抬高外,它們自身嬌嫩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仿刺參離開海水后,在幾個小事內(nèi)會緩慢發(fā)生化皮現(xiàn)象,也就是‘自溶’,最后變成一灘膠水,這是由于仿刺參體內(nèi)的自溶酶在作怪。漁民們?yōu)榱吮4鎱Ⅲw,常加鹽曬干制成干活,防止其自溶。所以想吃新鮮的仿刺參,只能在北方。不過現(xiàn)在寶島、福建都克服了這一難題,用低溫海水成功繁殖了仿刺參。大規(guī)模的仿刺參養(yǎng)殖產(chǎn)業(yè)漸漸使得仿刺參進入了千家萬戶的餐桌上。 不過不管是干品還是新鮮的,仿刺參好吃不好吃,全靠的是料理手藝。因為仿刺參本身并沒有味道,反而有股腥味。燒制時還要掌握火候,負責味如嚼蠟。很多人覺得海參不好吃,其實原因不在于海參本身,而是在于廚師的料理水平------廚藝好的話那是美味,廚藝差的話那就是一盤子膠皮。 魯菜的代表作蔥燒海參則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把海參開膛破肚,切成參條,用雞湯焯水后,和蔥白一起爆炒,再加入料酒醬油,倒入高湯煨制,最后勾芡起鍋,這可以說是海參最好的吃法,雖說在一定程度上破壞了海參的營養(yǎng),但是卻能讓海參的味道變得更加的可口。 走了一圈,也就這幾樣入了蕭鵬的眼,蕭鵬剛想跟他們談?wù)勝I苗的事情,卻發(fā)現(xiàn)旁邊有一個加拿大廠商,場上LOGO看起來倒讓人挺眼熟,蕭鵬回憶了半天,這才想起了起來:沃頓漁業(yè)!尼爾森家的漁業(yè)公司!他們也參加了這次的漁業(yè)展啊! 蕭鵬來了興趣,湊上去拿了份宣傳材料。沒想到沃頓漁業(yè)主打的產(chǎn)品到很合蕭鵬喂口,竟然是波士頓龍蝦,也就是緬因龍蝦!千里巖只有錦繡龍蝦,多一個波士頓龍蝦也不錯。 第(2/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