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如此盛宴,草民雖已年邁,卻也心生向往,便求著太子殿下準許草民參加此次宴會!” “太子殿下仁德,讓草民跟著來此。” “陛下,文比,無非是詩詞,草民老眼昏花,只做出一首上不了臺面的詩句。” “還請陛下斧正!”王績緩緩說道。 壓根不給李世民說話的機會。 說完,王績也不走到文斗臺上,而是拿起筆墨,當場揮灑。 “北場蕓藿罷,東皋刈黍歸。相逢秋月滿,更值夜螢飛。” 詩罷,王績便收回筆墨,抬頭與李世民說道:“草民學藝不精,還請陛下斧正!” 李世民皺著眉頭,目中閃過一絲惱意。 王績這首詩作的自然是極好。 真率自然、不假雕飾之長。 “東皋”暗用陶淵明《歸去來辭》“登東皋以舒嘯”的詩句,點明歸隱躬耕的身份。 可既然要歸隱,為何今日卻來此攪局。 “長者所作,當真極好,只是有一點,這詩,寫的雖也是月,卻與這中秋之月,有所差別。” “略有瑕疵!”李世民緩緩說道。 雖心中惱火,李世民卻也不得不實話實話。 在場這么多人呢! 即便他不想讓王績贏,也是不能說假話。 “陛下說的對,這詩寫的極好,唯一的缺憾便是這秋月了。” “可即便是這樣,估計在場的這么多人,也做不出能與之想比較的詩詞了。”長孫無忌點頭,緩緩說道。 “師叔的學識遠超我等,更別說是其他人了,今日這最后的贏家,非是師叔莫屬了。”房玄齡也是點頭。 即便是他,一時間也想不出來這樣的詩詞。 “這太原王氏的王績果然厲害啊,這才不到一盞茶的功夫,便寫出了這么一首詩。” “整個過程連一絲停頓都沒有,果然這才是大家風范。” “太子殿下文有王績,武有杜荷,如此賢臣,皆能為太子殿下所用,太子殿下當真賢明。” “太子殿下不虧是儲君,竟有如此識人之能!” 廣場上百姓們也聽到了王績的詩詞,都覺得寫的很好。 便是皇帝陛下,還有皇帝陛下身邊的重臣們都說了王績的詩做的好。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