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原身也在這場大戰中遭受重創,本源受損嚴重,從原先能夠孕育出神靈級別的精靈,到只能孕育出半神級別,傳奇級別的精靈,不得不龜縮沉寂下來。 好在精靈女神還在,后續也有一些精靈一族通過后天封神法成神,雖然無力再征戰天下,但保住自家一畝三分地還是沒問題的,原身也至少性命無憂。 又無數年后,當后天神祇瓜分完所有生命的信仰之后,為了更進一步,他們不可避免的掀起了第三次諸神大戰。 這一次主要爭奪的是信仰。 也被稱之為信仰之戰。 這場大戰結束后,除了無數神靈隕落這一常規現象之外,還衍生出了許多新的后天神祇,走了歪路的后天神祇。 原先的后天神祇雖然需要信仰,但主要還是利用信仰,利用信仰之力成神并且構建神國,以及參悟法則,即便失去信徒,最多也就是難以繼續進步啥。 或者參悟法則的速度降下來。 但第三次諸神大戰后期,一直到結束往后,很多后天神祇開始急功近利的直接吸收信仰之力,構建信仰神軀,這使得他們根本無需考慮參悟法則多少的問題,信仰之力越多就越強大,甚至能靠著龐大的信仰之力,越級弒殺神靈。 再加上繁衍能力極強,提供的信仰之力十分不錯的人類,也是在這個時期繁衍壯大,被諸神圈養起來,直接促使第三次諸神大戰結束后,這一類幾乎淪為信仰奴仆的后天神祇開始占據主導。 被那些神靈所青睞的人類,也是在這個時期開始瘋狂擴張,瘋狂搶占其他種族的地盤,并且成為絕大多數世界的主角,占據最大地盤,擁有最多人口。 給諸神提供源源不斷的信仰之力。 到最后特殊種族的神靈,比如說精靈女神,矮人鍛造之神,龍神之類的神靈,大多只能靠本族的族人提供信仰。 并且因為數量始終上不去。 逐漸的淪為次一等的神祇。 在諸神排行中排到了第二第三檔。 諸神的信仰爭奪也逐漸的只局限于在人族內部進行爭奪,爭奪人族信仰。 而人族擴大,必然會影響其他種族的生存和發展,再加上人族背后站著諸神,站著絕大多數神靈,所以原身和原身 所孕育出來的精靈族勢力,一直在不斷遭受打擊,不斷萎縮,從原先精靈族遍布于無數世界位面,建立龐大帝國。 到已經在某些世界中滅絕。 在某些位面中成為珍惜物種。 即便在主位面,他們精靈族也從最鼎盛的時候占據主位面一半面積,到如今只能龜縮于精靈森林當中,甚至還有人族或者其他種族,囂張到潛入精靈森林,抓捕精靈,賣給貴族之類當奴隸。 當然了,精靈族淪落到這個地步。 除了他們最大的靠山,生命女神沉睡,以及精靈女神在第三次諸神大戰當中遭受重創,連神國都被打碎這兩大核心因素之外,原身沒有足夠的本源,源源不斷的孕育新精靈,也是一大原因。 一個種族強大與否,除了靠山。 種族數量也是很重要的因素。 人類能發展壯大,被諸神所看重的核心原因就是在于他們生的特別快,只要能吃得飽,餓不死,就能拼命生,一百年總人口能翻個四五倍,甚至更多。 精靈一族呢。 精靈一族根本沒辦法自我繁衍,所有精靈都是生命之樹孕育的,同時從開花結果到成熟,少說三百年,長的話可能需要一千年,孕育時間長短也意味著精靈的本源濃厚程度,以及未來極限。 以前精靈族強大的時候,絕大多數精靈死后都會回歸生命之樹,彌補當初孕育他們的本源,有功勞的,生命之樹還能利用他們的靈魂讓他們再活一世。 這也是為什么原身記憶多,且繁雜的原因,她不僅有她自己本身的記憶。 還有無數死去精靈的記憶。 但隨著精靈族衰落,很多精靈族直接死在了外面,根本無法回歸,這無疑打破了生命之樹的能量循環,從原先有進有出,甚至有所盈余,能創造孕育出更多的精靈,形成一個良性上升循環。 變成消耗一百份生命本源,最后只能回來一份,甚至可能一份都回不來。 長此以往,原身自然越來越虛弱。 同時為了保命,只能不斷減少孕育精靈族的速度,以及精靈族數量,然后精靈族死的更多,最終形成惡性循環。 再加上原身一直沒有成神,能從第一次諸神大戰一直活到現在,靠的就是其雄渾的本源,而現在本源不斷虧虛耗損,它自然不可避免的進入老年狀態。 開始枯萎,開始寂滅,開始死亡。 不過即便如此,原身再拖個萬把年也沒問題,而她之所以會提前萬把年死亡,主要是她耗費了自身殘存的所有本源生機,給精靈族留下了一個新希望。 她不想精靈族因自己死亡而滅亡。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