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二天早上,李帆拿兩個雞腿出來加熱的時候,確實有感覺到里面少了些啥,但畢竟少的不是雞腿,少的是本來就要扔掉的裹面,所以他壓根沒在意。 只以為可能是自己記錯了。 可能昨天裹面跟雞腿骨一起扔了。 真真是腦子都不帶多轉一下,多問一下,熱完雞腿又喝了點粥就上班了。 另一邊小李柱全家,雖然頗為懷念昨天晚上的酥香油潤面皮,但也沒專門坐家里等著天上掉餡餅,依舊還是正常出去上工,李柱則是被留在家干家務。 別看干家務好像很累,但相比較下田干活,做家務其實已經(jīng)算輕松的了。 要不是李柱早產(chǎn)身體不好,他這年紀早該跟其他人一起,割豬草放牛,除野草,或者做些其他力所能及的活了。 況且讓他做家務,又不是讓他把家務都包圓了,洗衣服之類的活依舊不用他干,再加上他們家既沒有養(yǎng)豬,也沒有養(yǎng)鴨子之類,只養(yǎng)了兩只雞,所以他需要干的活是真不多,無非就是洗洗碗筷,拌拌雞食,打掃下雞窩,然后再洗洗昨天挖回來的野菜,基本就沒事了。 至于燒飯做菜這等大權,完全輪不到他,由他奶奶親自掌管,米面雜糧之類全都鎖著呢,容不得有一丁點浪費。 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曲潔一直都在做著這種,單方向的剩菜搬運工作。 隨著時間推移,李山他們基本有猜到不知名存在送過來的那些東西,可能是某個大戶人家的剩菜,或者他們不喜歡吃的東西,食材的邊角料,但他們也不嫌棄,甚至還將當中大部分弄干或者處理一番,拿到黑市上換成了更抵飽的各種雜糧,或者說番薯土豆之類東西。 全家雖說不至于能吃得飽飽的,可至少也不至于一直挨餓,或者混水飽。 氣色都比村里其他人要好不少。 與此同時,李建國,歐陽娟和李帆李蘭他們,在經(jīng)歷了一個多月的剩菜遺失之后,這才后知后覺的發(fā)現(xiàn)不對勁。 怎么發(fā)現(xiàn)不對勁的呢? 十一月三號那一天,歐陽娟回來就開始翻冰柜,找豬油,據(jù)她說是某個同事的丈夫特別喜歡吃豬油拌飯,然后她就很熱心的表示自己家有好多豬油根本沒人吃,要帶給同事,她家的豬油還是黑豬豬油,賊香,比普通白豬香多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