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第二天早上曲潔一醒,便立刻閃身爬出玉昆洞天,召回那些粒子機器人。 開始梳理分辨它們收集的信息。 之所以要分辨,當然是因為曲潔也不能保證它們收集來的信息,就絕對正確,所以還是得有一些自己的判斷力。 大聲密謀和散播出來的謠言。 與私下謀劃的準確性肯定不一樣。 如此又是一個多時辰后,曲潔才大概了解具體發生了些什么,以及宛渠侯到底有沒有做那些惡,是不是冤枉的? 怎么形容呢,這事牽扯還挺廣。 事情源頭也得追溯到十年前。 十年前,當初九歲就登基,由張太皇太后把持朝政十二年的泰康帝,總算因為張太皇太后薨逝,成功得以親政。 上一個有類似經歷的還是漢武帝。 人親政后很快就建功立業。 但泰康帝顯然不是漢武帝,他要是有漢武帝那能力,也不至于出現后面一堆爛事兒,剛一親政,泰康帝就開始大肆提拔自己信任的人,比如說他的貼身太監王振,比如說逢迎拍馬溜須之人。 特別是隨著好幾位三朝老臣逐一去世,他更是變得愈加肆無忌憚,整個朝政在他以及他親信的治理下烏煙瘴氣。 其中又以被他稱為老師的大太監王振,最為飛揚跋扈,其惡行罄竹難書。 比如說,整個朝廷所有官員想要做事干活都得給他送禮,想要升遷也都得給他送禮,送禮并且送禮數量足夠多的人事情就能辦成,官職也能升遷,沒送禮或者送禮數量少的,不合他心意的。 則是輕則貶職,重則下獄斬首。 官員見了他得跪拜行禮,不行禮的就會被他敵視,認為是不滿他之人,御史沒有拜他,被關押流放服役,大理寺少卿沒有拜他,也遭他暗暗記恨,在對方審到他干兒子強搶民女案時,設計陷害,先定為死罪,后因為京城反對者眾多,差點引發百姓暴亂,才改為流放。 通過這些操作,王振是大力提拔那些溜須拍馬、諂媚逢迎之徒,殘酷地鎮壓那些反對自己專權和對自己不恭不敬之人,從而達到迅速結黨營私的目的。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