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午飯的時候,蕭行云和王興山討論起那塊1.8噸翡翠原石的價格問題。 兩人對古董文玩圈的炒作套路,也深入的探討一番。 某一樣古董,或者新興文玩,商家經過正常的推廣和鋪貨之后,銷量不好,價格也抬不上去。 這時候,他們怎么操作呢? 拿這類需要炒作的東西,參加大型拍賣會,以一個驚人的價格,產生讓人震驚的成交價。 好,新聞噱頭有了! 然后瘋狂砸錢,在各大媒體渠道,紛紛報道此事。 讓知道這件東西的人,或者不知道這件東西的人,一下子就知道了,記住了。 知道什么了? 知道它很貴,在大型拍賣會上,拍出了天價。 等這件事的熱度下去之后,緊接著再參加下一次拍賣會,再次產生驚人的成交價。 類似的套路,如此反復幾次,再從上游,把價格提高,那些中小批發商,也會跟著提價。 等這件貨物,到達顧客手里,已經變成了天價。 只要炒作不斷,有人購買,價格就會在短時間內,越漲越高。 那些顧客會認為,收藏這玩意太劃算了,轉眼就漲了很多,于是掏錢購買更多。 于是,市場上的貨越來越多,價格就漲不動了。 如果這件物品,真是稀缺品,價值就算漲不動,也會很保值。 如果這件物品,只是假稀缺,上游商家手里有很多存貨,為了緩解資金的壓力,往往會選擇拋售。 于是價格就崩了。 比如以前的紫檀、黃花梨、蜜蠟等等,價格一崩,就很難再漲上來。 之所以討論這些,蕭行云和王興山一致認為,那塊1.8噸的巨大翡翠原石,也是借用公盤標王的名頭,洗價。 如果沒有標王的成交價格記錄,那一塊原石,標價五千萬左右,還會有人給他砍價。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