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六章 地仙-《遮天》
第(1/3)頁
龍虎山,環抱狀若龍盤虎踞,雄奇險峻,峰巒疊嶂,有龍騰躍,有虎撲跳,抖落塵埃,紫氣升騰。
數千年的積淀,幾經興衰,龍虎山被公認為道教第一山,是為發祥地,有顯赫的祖庭地位。
此刻,葉凡就在站在此地,與老鶴、三谷主面面相覷,龍虎山很是神秘,為道教的祖地,很難招惹。
“難怪乎道教選擇這個地方,我妖族圣賢始終不解,而今終于明曉了,竟有一位地仙。”三谷主道。
老鶴嘆道:“不錯。上古年間,此地有大陣守護,地仙葬地初成,還不能影響附近的地勢格局。而今神秀成,終是包不住了,能得窺一角。道教果然有高人,那么早就選中了此地。”
說道家一脈,必要提到先秦老莊,而起源則更為久遠,認真說來,可追溯到上古年間。
道,自古有之,黃老之學進行了闡述,典籍眾多,博大精深,后世尊黃帝與老子為創始人。
道家早有,而作為一個真正的組織出現則較晚,天師道的崛起,龍虎山成為祖庭,是一個標志姓的事件。
后來,數以千年興衰更迭,道教化生出數以百個門派,相互依附、旁生,甚至對立,從未有統一時。
自古到現在,幾經沉浮,道教分支雖多,但卻可概分為兩大派別,一是修內丹為主的全真教,崛起北方。
而另一派則是正一教,以符篆為主,祖庭為龍虎山,占據天下道門半壁江山,同時其源頭亦是道教有組織之始。
葉凡他們來到這個地方自然要小心,此為道教祖庭,稍有不慎,可能會與整個道教為敵。
因為,正一教在道門影響極大,是天師道、靈寶派、上清派整合的結果。
古時,天師道尊老子,靈寶派尊靈寶天尊,上清派尊原始天尊,道教所尊三清就是藉此而生。
葉凡他們入山,一路觀看,這處道教祖地有九十九山二十四巖,九十九山雖不具龍形,但卻有龍虎之勢。
“天地精氣干涸,而這個地方卻還有紫氣內斂,不愧是道之始土。”大谷主嘆道。
然而,昔年勝景卻不可見了。最輝煌時,龍虎山曾有十大道宮,八十一道觀,三十六道院。
清統治時期,信奉藏傳佛教,壓制主要為漢族信仰的道教,令此地沒落。
而后,中土遇大劫,烽火百年,可真正到了和平時,又遇破四舊,龍虎外山徹底沒了道士。道觀盡毀,只余一座天師府。
然而,葉凡他們卻不敢小覷,正一教外山成煙,可是修道者卻還在,進入了上古內山,絕凡斷俗。
“九龍拉棺而去,泰山祖壇現,當年引來大神通者劇戰,若非請出了龍虎山的老道士,后果不堪預料。”
由當年那一戰自可窺到正一道祖庭之威,依然有高人坐鎮,勝過其他教門。
“應該就是這個地方,你們看,外山的石崖間都有懸棺,皆為兩千多年前的古物,更遑論內山。”三谷主道。
龍虎山崖墓,多為春秋戰國時期的棺槨,為中國一絕,當年道教以此為根,真正發祥起來,據說也是與懸棺之神偉有關。
老鶴道:“現在想來,道教真是老謀深算,早就知曉地仙懸棺于此,比誰都先一步趕到,占了此地,就是我們而今進去,也不見得能尋到地仙了。”
數以千年來,作為道教祖地,凡俗界人不可能知內山,而妖族、西方道統等更從來沒有攻入過。
第(1/3)頁
主站蜘蛛池模板:
营口市|
剑河县|
寿宁县|
邵东县|
台中县|
闸北区|
天台县|
苏州市|
上饶市|
邢台市|
敖汉旗|
环江|
集贤县|
威宁|
丰台区|
上饶县|
闸北区|
岗巴县|
启东市|
梅河口市|
襄汾县|
新河县|
南充市|
兴文县|
霍州市|
云安县|
临猗县|
西林县|
敦煌市|
科技|
治县。|
承德市|
莆田市|
丁青县|
滨海县|
大方县|
苏尼特右旗|
和林格尔县|
慈利县|
体育|
顺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