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趙括陳兵新鄭的消息已經傳到了齊國。 稷下學宮,燈火通明。 荀子面前擺著一堆竹簡,平日里,此時正是荀子通讀群書,高談闊論的時候,但是此時他卻愁眉不展。 “老師,為何今日如此悶悶不樂。”一個身材修長的學生說道,他放棄了楚國那里的官職不做,專門過來找荀子學習,這段時間,收獲很大。 “李斯,你可知道趙括的事了。” “學生有所耳聞,十分佩服趙括。他竟然在魏國背刺的絕境下先用秦國降兵堵住端氏到高平關的路避免秦軍突擊,然后拆毀高平關。同時以城換糧,換取輜重以后立刻進入韓國,豪不拖泥帶水,死中求活,十分厲害。 魏國其實也不虧,只是沒想到秦國到了絕境,竟然將周朝滅了獲得糧草,蒙驁也是極有遠見,多次騷擾高平關。這是為秦國保留東出的希望啊。” “那你可知道眼下趙國的情景?”荀子面色不變,繼續問道。 “眼下燕國,齊國,楚國全部出兵,準備瓜分趙國。魏國軍隊被拖在長平,同時又想拿下富蔗的陶邑,兵力不足。但是我推斷,魏王一定會想辦法抽調軍隊,進攻邯鄲,這是魏國幾代人的夙愿了。” “李斯你成長迅速,我極為欣慰。眼下四國伐趙之勢已然形成。我本身是趙人,看見自己的國家有覆滅的危險,心情自然是極其不好的。但是我最憂慮的,卻不是這個。”荀子回答道,眉頭緊鎖。 一個眉毛胡子發白的儒生走了過來,端正的坐著,開口說道:“我猜老師擔憂的,是趙括吧。” “浮丘伯師兄此言從何說起。”李斯問道。 “趙括此人,不像其他將軍那樣嗜血好殺,就算秦軍坑殺了他二十多萬袍澤,他也只是逼殺了白起王龁等人,這樣的人當將軍,是這片土地的幸運。 每次大戰,青壯傷亡無數。這樣導致田地無人耕種,成熟的稻米無人收割,最終受苦的還是百姓。我看老師對趙括的評價很高,甚至言語透露出對趙括能夠自立的期待。” 荀子微微點頭,開口說道:“我以為他會在此戰之后,回身打穿魏軍,返回邯鄲。雖然這樣損失很大,但是回到邯鄲以后,他的聲望將會無人能及,影響趙國政局輕而易舉。這樣對趙國的百姓也是一件好事。他本身是宗室,又有兵權,以后效仿田氏代齊也未嘗不可。 但是他為了麾下士兵的生命,劍走偏鋒,雖然眼看就要攻下新鄭,借著鄭國的殼自立。 他不知道會不會在意,自己麾下的那些士兵都是趙人啊。”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