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逃出生天的馮忌,至今都記得,渡河的時候,自己和趙蔥帶著四十萬人馬,是何等的意氣風發。 他們和趙括都是同齡人,一開始對于趙括打出的戰績,表面佩服,心里自然是不服的,認為趙括主要依靠運氣在打仗。 雖然事實也相去不遠。 甚至對于白起,也有些看輕。 等到占領了光狼城以后,這種想法已經不僅僅藏在心里,而是徹徹底底的表現了出來。 然后,他們兩個人的尾巴才翹了沒幾個時辰,瞬間改天換日。 白起的那些傳說。遠遠不足以形容白起的可怕。 而連續打敗白起兩次的趙括,是有多么強大。 還是說,有多么幸運。 或者說,有多么努力。親自帶兵守護后路,又親自帶兵突襲敵后。如果沒有趙括的這些努力,加上十足的運氣,白起怎么可能敗。 四十萬人渡河,只撤回來十一二萬人。而且這些主要還是依靠一次蘇射的決死突擊還有趙括將旗聚攏敗兵才做到的。 損兵折將!遺臭萬年! 馮忌之所以沒有自盡,就是希望能看著趙括再次逆風翻盤,戰勝秦軍。那么自己去黃泉的時候,也能笑著告訴趙蔥。遺愿得償。 他一到長平,就主動把所有的兵權全部交了出來,十多萬大軍,全部交給了趙括統領。 雖然,沒有王命。 但是,顧不上了。長平關外,密密麻麻的都是魏軍。 他們是來趁火打劫的。 如果不是之前打破長平大營,收獲很大,而這部分繳獲基本都被趙括隱瞞了下來。 以至于馮忌當時還以為趙括好心上交了九成的糧草。 實際上,趙括目前的糧草足夠二十多萬人再支撐三個月。 但也只有三個月了。 而且如果作戰的話,消耗的糧草會更多。 趙國已經拿不出更多的軍隊來支援,來驅趕長平關外的魏軍。 來重新建立后期補給通道。 也就是說,趙括和現在自己麾下這二十萬人,已經成為了腹背受敵的孤軍。 而且其中一大半還是潰兵。 秦軍的后勤,也快達到了極限。 總共有將近十萬趙軍戰死,二十多萬趙軍投降。 這個戰死比例相當高了。一只部隊在經歷突襲,主帥被殺,戰損率三成以后才投降,已經很不錯了。 這片土地上,趙軍是唯一能和秦軍一較高下的部隊了。 如何處理這些降兵,白起很頭疼。 他也是第一次,面對這么多的戰俘。 與此同時,仗還沒打完。趙括還在對面。 更遠的地方,魏國也出手了。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