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前面五個大棚弄好之后,孫科長在上面掛上了牌子,“青山縣種子站平菇試驗基地”。 孫科長在里面進行全面消毒,做善后工作,無比盡善盡美。 “老支書,明天我帶人把我們制作好的菌包直接運送過來。” “另外,你們準備好玉米芯,打成玉米粒大小,明天我教你們如何制作平菇菌包。” “以后你們只需要購買我們的菌種和塑料袋就行,其他的都可以自己做。” 老支書看著建好的大棚,心里高興,“好,孫科長,多謝您多多指教。” “我們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你一定要指出來。” 孫科長擺手,看向不停忙碌的眾人,朝著老支書豎起大拇指。 “老支書,我在青山縣種子站,經常下鄉,從來沒看到哪個村子的社員像你們這樣勤奮,聽指揮。” 老支書笑笑,“其實老百姓大多都是勤奮的,只是膽子小,沒看到結果,不敢行動。” “咱們村里有白豬的成功先例,而且畜牧站也愿意在我們村里建立試驗站,這都是看得見的好處。” “大家就算不識數,但掰著手指頭也能大約算出來今年分糧食分錢分肉,絕對比去年多。” “所以我招呼一聲,大家就積極主動干活,不要催促。” 孫科長覺得老支書說得有道理,“所以說建立試驗站很有道理,作用很大,能幫助縣種子站推廣平菇大棚。” “我也跟您透個底,咱們北方平菇不多,只要種植出來一毛五一斤收購站直接收購,您這二十四個大棚,總共十二畝,保守估計能有一萬多塊錢的利潤。” 一聽這話,老支書眼睛一亮,心情激動,“孫科長,價格怎么比你之前說的漲了一些?” 孫科長笑笑,“那是因為在其他地方也推廣不順利,所以產量很少,為了鼓勵人們利用荒地開展大棚種植,豐富老百姓的菜籃子,上面給的政策。” 老支書眉開眼笑,點頭回答:“我明白了,物以稀為貴。” 孫科長做好善后工作,帶人離開。 第二天,上午十點,孫科長又跟著八輛卡車一起過來,其中七輛卡車,上面蓋著密密實實的草墊子,下面蓋著弄好的菌包,另外一輛卡車上,放的是其他物料。 “快點來人,把菌包放進塑料大棚。”孫科長招呼村民,他自己也幫忙搬運。 等所有的菌包放滿了五個大棚之后,就開始教宋家村的人如何制作菌包。 菌包的原材料非常廣泛,用棉籽殼、玉米芯、木屑、秸稈等。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