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宋蘭月不僅想通過養豬,增加收入,更讓老支書和村里人看到她的價值。 在父母找她麻煩的時候,大部分的人站在她這一邊。 也許很多人會說,管他們干嘛,一個人過好就行了。 現在民風保守傳統,雖然不像封建社會那樣專制,父母長輩錯了,可以批評,但宋蘭月反抗父母也會遭受很多非議。 在唾沫星子都能淹死人的年代,宋蘭月不得不如此。 另外,現在是大集體的時代,在自由買賣都是違法的時代,不容于集體,最危險。 “老支書,我看他們買兩只白豬,贈送一個只,相當于花兩只的錢買三只,相當于把死亡率算在里面了。” “半年就能出欄,一年能養兩茬。瘦肉多,瘦肉也是肉啊!不比黑面窩頭好吃啊!” 老支持想了想,覺得宋蘭月說得對,“可那些白條豬需要飼料,不像黑豬,吃豬草就行。” “老百姓敞開肚皮吃,糧食都不夠,哪來的飼料喂豬啊?” 這就是宋蘭月的秘訣了! “老支書,以前在廢品收購站的報紙上,看到有秸稈和玉米稈青草等粉碎發酵,再配合上骨粉,就能成為飼料。” 韓摯聽到這話,眼睛一亮,“這個以前我在廣播上聽過,國外就有這樣的技術。” “那你們知道具體怎么做嗎?”老支書問,如果可以利用這些發酵出來飼料,那就能養更多的豬了。 韓摯撓頭,“我以前學習機械方面的,讓我修拖拉機行和一些機器行,但對畜牧農業上的事情不了解。” “不過我記住了,發酵出來的飼料,質地變得柔軟,酒曲酸香味,就算是差不多成功了。” 宋蘭月連連點頭,附和著,“對,我也記得有酒曲蒜香味,算是發酵成功。” “具體的方法,我也不知道,但發酵蒸饅頭,也是發酵;老支書,您還自己釀點高粱酒,也需要發酵。” “咱們先買少量豬,然后摸索著養。半年就能見分曉,一年能嘗試兩次。” “老支書,咱們用心,我覺得能摸索出來好辦法。到時候咱們那么多的稻草和玉米桿都能派上大用場,而不是只能當柴火燒。” 老支書聽到宋蘭月和韓摯的話,沉思片刻,“行,過幾天我去捉十頭白豬回來,如何養,交給你們。你們有文化,也聰明。” “鑒于韓摯腿傷,讓劉天鳴加進來,你們負責養豬試驗。成功了,給你們評先進。失敗了,也別有心理負擔,盡力做就行。”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