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藩王封地外遷、遷移至境外之地。 大明朝作為后背,背靠大明,不斷嘗試往外蠶食發展。 并且還主動提出采取借貸的模式,向大明借初始兵員和物資。 等到封地建設起來之后,一邊擴張,一邊還債。 這種分封模式,讓朱標整個人都感覺耳目一新。 而提出這個提議的人是朱棣,這就更讓朱標多了幾分認同感了。 畢竟,朱棣上書的話,這背后或多或少,都有楚澤的影子才對。 “老四這小子,如今是徹底不裝了啊。野心暴露無疑。” “人不大點,膽子倒是不小!你看看他提的那些條件和許諾的東西。” “先向朝廷借兵,借糧,借人!然后自己去關外打一片地下來,之后發展起來了,借的東西再慢慢還,或者干脆一年還多少,多少年還清。” “再然后等自己站穩腳跟了,就開始朝外擴張。打下來的土地,和朝廷按照七三分成、自己拿七成,分給朝廷三成.” “這小子打的好算盤啊!自己拿了大頭,這樣有利可圖,將來必然是瘋狂的往外擴張。” “一旦受挫,那就立刻收縮領地,或者干脆就退守大明。借著身后的大明作為自己的底蘊。” “好想法,也是好手段啊!可以說只要把這小子放出去了,他就是穩賺不賠的。真就是想白手起家啊。” 朱元璋在看到兒子合上了手中的奏書之后,他也是將自己的想法逐步說了出來。 朱棣此番奏請更改封地去關外,可以說整封奏書、字里行間都充斥著他的野心和小心思。 以自己藩王的身份,借著大明的兵力,占地為王! 不論自己輸贏,最終的損失都會落在大明的頭上。 當然了,如果是他在關外站穩了腳,那自然大明也可以受利。 “四弟的想法已經說得很直白了啊!他這應該也是受了楚澤的指點啊!畢竟老四今后的事跡咱們都知道了。然而也正是因為如此父皇想必也會在安排上作出一些改動。” “他這么做,無疑也是在表明自己的立場。” “其實兒臣倒是覺得,這個法子挺不錯的。尤其是如今咱們有楚澤這個變數在,他來自后世,就算再是后世的一個普通人,至少也比咱們更加明白未來的大勢!” “向外分封,無疑就是在為大明開疆擴土!” “弟弟們若是都分封出去了,將來便是直接將所有的危險都攔在了大明之外。而若是他們其中有誰輸的精光了,也完全可以退居大明境內。” “此舉對于整個大明朝而言,終究是利大于弊的。” “況且,老四上書也說得很清楚了。向外分封之后,多是以蠶食為主。而非一日攻陷..如果穩扎穩打,一小向大而為的話。” “大明既不用一次性承擔一場大敗帶來的后果。也不會給大明整體上帶來太大的負擔。” “此舉,其實還是可行的!” 聽完了朱元璋的分析之后,朱標也說出了自己的看法。 朱棣如今的地位是很尷尬的。 朱元璋和朱標都知道,他將來是為了自保,從而起兵造反的。 而且某種意義上來說,朱棣的造反,應該是得到了大多數藩王的默許的。 否則他們也想不出,朱棣為何會贏! 畢竟一個藩王起兵,于情于理他都站不住腳。 第(1/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