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頁 “上位,若是擔心百姓被倭寇侵擾,不如再將百姓遷徙三十里。” “如此,倭寇上岸之后,找不到劫掠的東西,自然慢慢就會退去。” “臣附議。” “臣附議!” 如果是在草原或者是陸地之上,這些人全都是戰(zhàn)場殺神,都是佛擋殺佛,神擋弒神的存在。 傅友德,鄧愈,李文忠哪一個不是曾經率領十幾萬人,斬將奪旗的存在。 但那些都是建立在陸地之上,一旦涉及大海,這些人卻是一個個心中沒底,打起了退堂鼓。 “上一次這些倭寇,可是深入了大明境內二十里的位置。” 朱元璋臉色已經很冷,說道: “他們二十里都敢闖入,難道三十里就不敢來了嗎?” “還有,誰說他們每年只會侵犯一次?他們很快就會來第二次了!!” 朱元璋的話,如同暮鼓晨鐘,將眾人給徹底鎮(zhèn)住了。 怪不得朱元璋這么著急,把他們全部都叫到這里,原來是倭寇竟然想再次卷土重來? 如果真是這樣,那問題就嚴重了。 以前的倭寇就像是一只蚊子,雖然惡心,但是微不足道,而且一年只會蜇一次人,所以大明君臣對于倭寇就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了。 可是現(xiàn)在,這只蚊子,瞬間變成了一條瘋狗,而且還瘋狂朝大明咬來,那性質就不一樣了。 上一次這些倭寇突襲大明沿海,殺傷了大明三萬多軍民。 如果再來這么幾次,對于建國不過三年的大明來說,絕對是不能容忍的。 “皇上,臣請皇上即刻下旨,讓沿海百姓立馬內遷三十里,以免被倭寇所害。” 劉伯溫再也淡定不下去了,畢竟如果真的如朱元璋所說,那么任由事態(tài)發(fā)展下去,就會產生嚴重的后果。 而最遭殃的還是沿海百姓。 朱元璋沒有答話,而是看向李善長,希望李善長能給出什么好主意。 結果李善長此刻卻是低下頭,腦海中正在快速的思索對策,終究是人老了,腦袋也沒有之前那么靈光了。 反倒是傅友德出聲說道: “上位,除了轉移百姓之外,咱們還要派兵在海邊進行巡視。” “警戒倭寇再次侵犯。” “以后甚至可以在海邊建立烽火臺,只要看到倭寇前來進犯,就要點燃烽火臺,提醒百姓進城躲避。” 底下的將領們,各自發(fā)表建議,除了烽火臺,還有的建議讓沿海的鄉(xiāng)民,結寨自保。 有的建議可以在村子里多養(yǎng)黑犬,日夜守候。 各種各樣的方法和建議,從這些都督口中說出,就是沒有一個人提出主動出擊的建議。 畢竟連敵人在哪都不知道,又要怎么主動出擊? 這些帝國最頂尖的將帥,被一個個小小的倭寇,徹底拿捏住了。 朱元璋看著七嘴八舌的將領們,敲了敲桌子,怒斥道: “難道咱就只能被動挨打,沒有一點還手之力嗎?” “如此被動的局面,必然會造成沿海百姓民心動蕩,長此以往,沿海百姓將會紛紛逃離沿海。” “等到二十年之后,沿海地區(qū)還是咱們大明所有嗎?” 寂靜,所有人如同被卡住脖子一般,話音戛然而止。 這些人所看到的只有如何解決眼下的問題,而朱元璋思慮的卻是二十年以后的事情。 這就是格局,以及戰(zhàn)略眼光的差距。 朱元璋一語點醒夢中人,所有人全都低下頭,努力思索該如何破局。 可惜,即便這些人無不是當今時代的頂尖人杰,也難以逃脫這個時代的局限性,根本想不出來該如何解決這些倭寇。 半餉之后,劉伯溫緩緩出列說道: “西漢時期,匈奴橫行,漢武帝為了擊敗匈奴,蓄養(yǎng)戰(zhàn)馬,訓練騎兵。” “十年之后,衛(wèi)青霍去病率領十萬鐵騎,橫行草原,最終擊敗匈奴,占領河套漠南地區(qū)。” “將不可一世的匈奴,趕到漠北苦寒之地,從此之后匈奴一蹶不振,再不是漢朝的對手。” “漢武帝為此留下了千古名言,從此以后,攻守易形,寇可往,我亦可往。” “臣請上位,效仿當初漢武帝,訓練海軍,打造戰(zhàn)船,以海制海,將倭寇從海上消滅,打造我大明海上長城!” 劉伯溫此話說出,如同一顆深水炸彈,在人群中炸開,所有人都是不敢置信的看向劉伯溫。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