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上書房內。 朱元璋徐達以及朱標三人正在商量著,如何剿滅倭寇。 就在剛剛,在朱元璋的逼迫之下,徐達不得已答應,愿意出兵剿滅倭寇。 只是徐達對接下來的海戰,卻是并沒有十足的把握。 他縱橫天下數十年,最擅長的是在陸地上作戰。 如果說是攻城拔寨,騎兵交鋒,運籌帷幄,決勝千里,徐達有百分之百的信心。 但是海戰與陸戰截然不同,兩者根本就是不同的領域。 最主要的是,徐達能夠清晰的感受到,海軍的實力還沒有攀升到頂峰。 這幾個月的時間內,他能清晰的感受到,自己帶去的兩萬京營士卒,對于海戰的實力,每日都能肉眼可見的提升。 這說明,這些士卒的潛力還沒有被完全的發掘出來。 如果再給他三個月,不,兩個月的時間,他相信那些所謂的倭寇,只不過是土雞瓦狗。 可惜,時間不等人。 現在唯一的辦法,就是只能殊死一搏,與這些猖獗的倭寇性命相搏。 生死有命,富貴在天。 贏了自然皆大歡喜,輸了也能遏止倭寇囂張的氣焰,為百姓爭取時間。 朱元璋聽到徐達的回話,滿意的點了點頭。 作為明初最具有眼光的戰略家,朱元璋的謀略甚至還要在徐達之上。 當初徐達之所以能夠如此順利的北伐,就是因為后方朱元璋的存在。 徐達的北伐路線,是完全按照朱元璋的計劃去進行的。 在遵循朱元璋的北伐路線,以及行動計劃之后,徐達可謂是百戰百勝,將看似強大不可戰勝的北元,直接攆到了漠北老家。 朱元璋作為歷史上唯一一個由南向北,統一國家的帝王,自然是雄才大略。 如果說歷史上將所有帝王打仗能力排個順序,朱元璋絕對能排上保二爭一。 現在朱元璋著眼于全局,他認為此戰無論是哪個方面,都是必須要打。 不打不足以平民憤,不打不足以威懾倭寇,不打不足以拯救大明百姓,此戰朱元璋沒有退縮的理由。 就在朱元璋打算秘密下旨,讓李進徐達藍玉即刻進軍之時,旁邊的朱標卻是突然插話道: “父皇,兒臣以為此事還需要再詢問另外一人的意見。” “誰?” “李進!” 朱元璋和徐達都被朱標的話說的一愣。 第(1/3)頁